警惕危急重症夺取小儿性命

  小儿急腹症

  小儿外科急腹症主要表现为腹痛,而在诸多的腹痛病因中,肠套叠、急性阑尾炎及腹股沟斜疝最为常见。患儿在发病早期常以腹痛、呕吐、腹胀和排便功能障碍症状而就诊于小儿内科,当一些症状和体征尚未出现或不明显时,容易与儿内科某些疾病的症状相混淆。因此,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往往容易误诊和漏诊。

  肠套叠

  肠套叠是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的一种疾病,是婴儿时期特有的常见急腹症,多发生于4~18个月的婴儿,几率上男孩较女孩多3倍。婴儿突然发病后如有下列表现,则提示可能有肠套叠的存在:(1)阵发性哭闹:为首发症状,系肠绞痛所致。孩子哭闹时表情痛苦,面色发白,双臂乱动,屈腿,出汗、拒奶,持续数分钟后腹痛消失,嬉戏如常或安静入睡片刻。间隙约半小时后又突然哭闹不止,呈反复阵发性发作。(2)呕吐:为早期症状,常在阵发性哭闹开始不久就可发生。最初吐出物为奶汁或食糜等胃内容物,次数不多,以后呕吐胆汁。

  (3)便血:为本病的特征,对诊断很有帮助。约85%病例在发病后6~12小时拉出果酱样粘液血便,也可为新鲜血便或血水,多无粪臭味。(4)腹部包块:在腹痛发作间隙期,大多数病孩可在腹部摸到一长筒形,如腊肠状肿块,中等硬度,略带弹性,表面光滑,稍可移动,并有压痛,是本病的确诊依据之一。专家们还指出,凡是确认为肠套叠的婴儿,发病在48小时之内,全身情况良好者,国内普遍采用空气灌肠复位,其成功率高达90%以上,从而避免手术。若发病已超过48小时且灌肠复位失败,或腹胀如鼓,有腹膜刺激症状者,必须手术治疗以挽救生命。

  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3岁以内婴幼儿急性阑尾炎不一定以腹病为最初症状,呕吐、发烧、烦躁不安、腹泻、拒食常为早期的主要症状。绝大多数急性阑尾炎开始时仅有低热(测量体温≤38、3℃),1~2天后可能出现高热。如果发现孩子有阵发性哭闹,拒按腹部、不愿活动,往往提示有腹痛。一般来说婴幼儿病势较成人严重,短时间内会出现穿孔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对5岁以上幼儿来说,腹痛则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开始是心窝或脐部钝痛,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部,多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若反复检查均发现右下腹有固定而明显的压痛,为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可靠依据。若孩子右髋关节呈屈曲状态、行走时直腰困难、精神萎糜不振,腹部稍胀而且拒按,要考虑急性阑尾炎。验血报告白细胞显著升高(≥15000个/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80%也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之一。凡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绝大多数病儿都需进行手术治疗。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也是引起小儿肠梗阻常见的原因。据北京儿童统计,本病男孩明显多于女孩。典型疝有还纳现象或还纳的历史者诊断无困难。不能还纳或部分还纳者应与睾丸鞘膜积液鉴别。由于疝的突然不能还纳,小儿立即表现腹痛、哭闹、局部压痛以及频繁呕吐,诊断嵌顿疝是很容易的。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腹股沟和阴囊内有无肿物,以免将腹股沟嵌顿疝遗漏。因为该病是造成小儿,特别是婴幼儿急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

  由于小儿外科急腹症病情重,来势凶险,除结合临床症状外,家长还要配合医生让患儿作一些辅助检查,如血尿粪等以求早期确诊。简便又迅速的腹部X线透视、腹部平片和腹部B超有助于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诊断,尤其是对肠梗阻的诊断占有重要位置。急腹症的早期诊断对提供及早治疗至关重要。

  阑尾炎术后

  小儿阑尾炎术后发生如此急剧的病情变化,其凶险程度超出医护人员的估计,对普通人来说更是不可想象。但现实就是如此残酷,那么,其中道理何在?

  病情进展快过成人

  影响小儿阑尾炎症发展的主要局部因素是阑尾腔内有无梗阻。梗阻的原因较多,其中粪石阻塞是最常见的梗阻因素之一。梗阻为阑尾腔内感染创造了条件,形成恶性的因果关系,梗阻越严重,病情发展越快。由于阑尾的末端是盲闭的,当靠根部有梗阻时,整条阑尾可很快出现坏死,穿孔。据资料,发病12小时内手术者,无一例穿孔,24小时手术者几乎都坏死、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小儿的病情进展较成人快,阑尾坏死、穿孔的比例也较高,达到20%。

(实习编辑:梁敏姿)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儿科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