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鼓管功能都会出现哪些异常情况(上)

咽鼓管是连通鼓室和鼻咽部的一条管道,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①保持中耳内外压力平衡,我们的咽鼓管一般情况下是呈闭合状态的,当人们吞咽、打哈欠、打喷嚏时咽鼓管才开放,用于调节中耳腔压力与外界大气压保持平衡,从而保证中耳传音部位维持正常的活动。

②引流作用,鼓室及咽鼓管粘膜所产生的粘液,可借咽鼓管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不断地向鼻咽排出。

③阻声和消声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咽鼓管的闭合状态可阻隔说话、呼吸、心搏等自体声响的声波经鼻咽、咽鼓管而直接传入鼓室。

④防止逆行感染,能够阻止鼻咽部的液体、异物、细菌、病毒等感染病灶进入鼓室腔。

通过以上功能得已维持保护中耳腔的正常生理功能。

当咽鼓管处于异常状态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一、咽鼓管异常开放

咽鼓管咽口正常处于关闭状态,只在吞咽、呵欠、张大口和擤鼻等动作时方作瞬息开放,进行鼓室内气体交换。如咽口肌肉麻痹、萎缩,可使咽口经常处于开放状态而产生症状,称为咽鼓管异常开放症。

病因

1.咽鼓管咽口周围软组织缺损,瘢痕粘连、萎缩和肌肉麻痹等

常见者如萎缩性鼻炎、咽炎、放疗后鼻咽黏膜萎缩和重症肌无力等。

2.精神因素

过度精神紧张,使肌肉处于强直收缩状态。

表现

1.低音耳鸣

与呼吸频率同步,说话、张口、吞咽时加重,平躺、弯腰低头、紧闭口吸鼻时减轻。

2.自听过强

听别人说话不清,听自己说话过响。

3.检查可见鼓膜浑浊

随呼吸而出现内陷和外突的扇动状态是其特点。

大夫说治疗

1.以往采用腐蚀、灼烧咽口黏膜使瘢痕收缩,但疗效不肯定,现很少采用。可用4:1的硼酸和水杨酸粉喷敷,或用30%三氯醋酸或5%石炭酸局部涂抹等。

2.用液体硅胶注射于咽口前唇黏膜下,在鼻咽镜监视下进行,注射到使咽口缩窄至一半为止。

3.用激光烧灼前唇组织,使瘢痕缩窄。

4.腭帆张肌腱松解术:用1%利多卡因作局部黏膜下浸润及腭大孔神经阻滞麻醉。在软硬腭交界处,于第八磨牙槽后内做小弧形切口,分离翼突。用凿从其根产凿断,把外后侧肌腱推移到翼突的内前方,使腭帆张肌松弛,用丝线将肌腱固定于该翼突后方,咽口即可放松而关闭。

5.功能障碍者,可用局部封闭和电针刺激治疗。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耳鼻喉科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