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吃什么药 鼻息肉的护理

  鼻息肉吃什么药

  鼻息肉吃什么药,用药原则:

  1未经治疗的小息肉,如无禁忌症可用激素治疗。

  2息肉摘除术后予抗炎及抗过敏治疗预防息肉复发。

  专家治疗鼻息肉治疗方法有:

  第一、微波治疗:采用微波手术治疗机,这种治疗方法比前两者先进,但只是由于只祛除表面,而无法达到彻底根治,同样易于复发。

  第二、手术治疗:一般的传统手术治疗,对于鼻息肉这样的顽固症,一般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很难一次性根治,易于复发,给患者增加痛苦的同时,也给了患者很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

  第三、鼻内窥镜:是一种自带光源,能对鼻腔进行详细检查的纤维光学设备,有0至90度不等的角度,由于有良好的照明,加之本身比较细,直径只有2.7-4.0mm,鼻内窥镜可以很方便的通过狭窄的鼻腔和鼻道内的结构,来对鼻腔和鼻咽部甚至鼻窦内部结构进行检查,是诊断鼻息肉鼻息肉的重要手段。

  第四、药物治疗:消炎药刚开始服用的时候,有一定的疗效,但是效果慢,且消炎药吃太多,多人体的副作用大,给患者的机体新陈代谢造成紊乱,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容易造成其他的并发症。

  鼻息肉的护理

  鼻息肉多见于成年人,是由鼻部粘膜长期水肿所致,以变态反应和慢性炎症为主要原因。临床表现可为进行性鼻塞、鼻涕增多、嗅觉障碍及头痛等症状。可单发或多发,单侧或双侧,多数为多发性及双侧性。息肉生长过大时,外鼻可发生畸形,鼻梁变宽而膨大形成“蛙鼻”。

  鼻息肉为一常见疾病,多见于成年人,儿童很少发生。鼻息肉可为单发性或多发性;可发于一侧,亦可两侧均患之,多数患者为多发性及双侧性。

  鼻息肉是赘生于鼻腔或鼻窦粘膜上突起的肿块。好发于鼻腔的外侧壁及鼻顶部;其次为筛窦亦可见于上凳窦部。肉眼观察鼻息肉呈粉红色,表面光滑湿润,触之相当柔软,好像剥了皮的熟葡萄。其切面可见扩张的囊腔,腔内积有粉冻状或灰白色的粘液性分泌物。

  引起鼻息肉的病因仍不清楚。现多认为上呼吸道慢性感染变态反应是引起鼻息肉的主要原因。

  术前护理

  术前用1%氯麻液滴鼻,每日3次,缓解鼻塞症状。术前1日备皮,剪去术侧鼻毛,男性剃去胡须。遵医嘱酌情使用镇静剂和止血药物,全麻病人术前6小时禁饮食。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

  局麻者取半坐位,减轻头部充血。如有头晕及虚脱即改平卧位,全麻者宜采取平卧头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饮食,3日后改为普通饭。

  双侧鼻腔填塞者需用口呼吸,为预防口唇干裂,可用石蜡油涂抹口唇,或用湿纱布覆盖于口唇,并嘱病人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每日用朵贝尔液漱口3次。

  【心理护理】

  手术后鼻腔会有少量渗血,病人往往十分紧张,应告知其为正常现象,不必焦虑。手术后3日及鼻腔抽纱条时都会引起疼痛,应向病人耐心解释,使其有心理准备,必要时应用止痛剂。

  【病情观察】

  注意鼻腔出血情况:嘱病人将口中分泌物吐出勿咽下,以观察出血量,一般术后可有少量血性分泌物自前鼻孔流出,于12~24小时后停止。如有鲜血不断流出,或后鼻孔有流血,说明鼻腔填塞不紧或有活动性出血,应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并发症的观察:①脑脊液鼻漏:若有无色液体自鼻腔中流出,低头时增多,且伴有头痛,应高度怀疑之。②颅内并发症:如出现持续性高热、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头痛、脉快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师。

  鼻腔填塞纱条于48~72小时后分次取出。抽纱条时要注意观察病人出血情况和生命体征变化,备好止血用具,防止病人晕倒和休克。

  【治疗护理】

  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刀口感染,应用止血剂减少出血,应用激素类药物,减轻鼻腔黏膜水肿。刀口疼痛时酌情使用止痛剂。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减少刀口出血。

  鼻腔纱条未抽出前,用无菌石蜡油滴鼻,以湿润纱条易于抽出,纱条抽出后用l%氯麻液或复方薄荷油交替滴鼻,每日3次。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耳鼻喉科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