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住耳石症的咽喉

  扼住耳石症咽喉

  类似徐阿姨情况的有很多,患者们出现眩晕的现象,首选神经内科或脑外科就诊,这样的选择也是有道理的,有助于诊断治疗恶性眩晕。但部分患者会被推荐到耳鼻喉科门诊就诊,就有眩晕患者很不解:我的耳朵听声音很好,怎么需要去耳鼻喉科呢?那么下面将细细道来。

  其实,人类维持平衡是依靠人的本体觉、视觉、前庭。而眩晕可分为前庭性眩晕与非前庭性眩晕,耳石症是前庭性眩晕其中之一。耳石症的发生是由于未被完全吸收的耳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受诸多因素影响从内耳的椭圆囊脱落至(各)半规管内。耳石受重力作用,位于半规管内淋巴液的最低点。当头位发生改变时,耳石位置发生改变,推动淋巴液在半规管内流动,从而产生眩晕。耳石症产生如同一个叛逆的小孩离家出走了,治疗耳石症好比让离家出走的孩子回家。

  耳石位于后半规管

  耳石症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老年人易发。其眩晕发作与头位的改变有关。头位改变至眩晕开始有一段反应时间,即潜伏期。眩晕持续时间为5~30秒,一般小于1分钟。反复刺激体位,眩晕症状会减轻,出现“疲劳”现象。

  耳石脱落在不同的半规管内,其刺激体位有所不同。耳石脱落于后半规管为后半规管型耳石症,主要受起床、卧床、低头、抬头等体位刺激产生眩晕。耳石在水平半规管为水平半规管型耳石症,主要体位有水平转头、侧卧等。耳石掉于上半规管,为上半规管型耳石症,主要受起床、卧床等影响,这类耳石症,较容易自我复位。

  耳石症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法复位,临床上不同类型的耳石症采用不同的手法。后半规管型耳石症采用“Epley法”,水平半规管型耳石症采用“滚转法”。但是部分的耳石症具有自愈性,一般半个月,耳石慢慢会被吸收,症状慢慢减轻。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耳鼻喉科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