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截止2017年,全球约有近3700万人感染HIV,其中约有400多万的50岁以上HIV感染者[1]。而在欧美发达国家,2012年50岁以上感染者就已达总感染人数的33%,目前在美国这一比例已超过50%。全球均呈现艾滋病老龄化趋势,而老年HIV/AIDS患者群体会伴随着机体免疫力下降且全身功能器官的衰退等问题,罹患其他多种衰老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也会增加,如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等疾病。因此对老年艾滋病用药情况特别是ART药物是否对骨质产生影响的研究尤为重要。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是一种具有高效抗HIV的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但其肾功能损伤和低磷酸盐血症等不良反应在近年来也受到广泛关注。和TDF相比,丙酚替诺福韦(TAF)作为替诺福韦的新型前体药物,其血浆替诺福韦浓度降低了90%以上,对肾脏和骨骼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本研究评估≥60岁受试者由基于TDF治疗方案转换为捷扶康?(E/C/F/TAF)治疗后的骨密度值(BMD)变化情况。
二、研究方法
该研究为一项为期48周的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的对照研究。
纳入标准:
受试者HIV-1RNA<50拷贝/ml≥6个月
含有TDF的三药联合治疗时间≥6个月
未发现对TDF或者3TC/FTC存在耐药
无正在治疗的骨相关疾病
主要终点:
通过DXA检测受试者从第1天到第48周的脊椎和髋部骨密度(BMD)的均值变化百分比。
次要终点:
通过DXA检测从第1天到第24周的脊椎和髋部骨密度(BMD)的均值变化百分比。
安全性:不良反应事件,临床实验室检测。
使用FDAsnapshot分析受试者在第24周和48周时HIV-1RNA是否<50拷贝/ml。
三、研究结果
1.骨密度值
受试者经E/C/F/TAF48周治疗后的脊椎和髋部骨密度均值变化有所上升,数值上高于基于TDF治疗组(图1)。
图1:48周脊椎和髋部骨密度均值变化
图2:T评分定义的骨质缺少或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改变
2.病毒学结局
在E/C/F/TAF组和基于TDF治疗组的受试者中,治疗第48周时,两组的疗效相对(94%vs95%)(图3和表1)
图3:治疗第48周时的病毒学检测结果
表1:治疗第48周时的病毒学检测结果
|
E/C/F/TAF N=109 |
TDF+(FTC或3TC)+ 第三种药物 N=55 |
HIV RNA < 50拷贝/mL |
102(94%) |
52(49%) |
HIV RNA ≥ 50拷贝/mL |
1(0.9%) |
1(1.8%) |
在48周窗口期HIV RNA < 50拷贝/mL |
1(0.9%) |
1(1.8%) |
因缺乏疗效导致停药 |
0 |
0 |
因不良事件/死亡和最后一次测得数据显示HIV RNA ≥ 50拷贝/mL 而停药 |
0 |
0 |
因其他原因和最后一次测得数据显示HIV RNA ≥ 50拷贝/mL而停药 |
0 |
0 |
在48周窗口期无病毒学数据 |
6(5.5%) |
2(3.6%) |
因不良事件/死亡和最后一次测得数据显示HIV RNA < 50拷贝/mL 而停药 |
4(3.7%) |
1(1.8%) |
因其他原因和最后一次测得数据显示HIV RNA < 50拷贝/mL而停药 |
2(1.8%) |
1(1.8%) |
窗口期数据缺失 |
0 |
0 |
3.CD4T细胞计数
在E/C/F/TAF组的受试者,第48周的CD4T细胞中位数目增加(图4)。
图4:CD4T细胞基线至48周的中位数变化
4.肾脏生物标志物
在治疗第48周时,E/C/F/TAF组的受试者的3个肾脏生物标志物(UACR,RBP:Cr,β2m:Cr)的浓度较基于TDF治疗方案组受试者下降的更多(图5)。
图5:第48周时肾脏生物标志物的变化百分比
5.肾小球滤过率(eGFRCG)
6%受试者随机转换到E/C/F/TAF治疗组,从基于PI治疗转换的受试者有12%仍旧留在TDF治疗组(图6)。
图6:肾小球滤过率:基线至48周的中位数变化
图7:第48周病毒学结局
|
E/C/F/TAF N=109 |
TDF+(FTC或3TC)+ 第三种药物 N=55 |
任何2,3和4级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 |
6.4%(7) |
0 |
任何3-4级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 |
0 |
0 |
3或4级实验室不良事件(n) |
12%(13) |
12%(7) |
任何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
0 |
0 |
不良事件导致的停药 |
3.6%(4)* |
1.8%(1) |
肾脏不良事件导致的停药 |
0 |
0 |
治疗诱发的骨折 |
0 |
0 |
死亡 |
1** |
0 |
四、总结
通过48周治疗发现,老年患者在由基于TDF治疗方案转变为E/C/F/TAF后脊椎和髋部骨密度明显增加,且未出现因治疗而引起的骨折,提示捷扶康?对于老年患者的骨骼安全性获益。
与基于TDF治疗方案相比,使用捷扶康?对于老龄患者的肾功能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尿蛋白生物标志物指标(UACR,RBP:Cr,β2m:Cr)浓度下降更多,提示捷扶康?对于老年患者的肾脏安全性获益。
两组药物不良事件和耐受性是相当的,且因不良事件导致的停药率很低,由此证明了捷扶康?在老年人中应用的安全性。
经48周治疗两组受试者人群都能达到很高的病毒学抑制率,E/C/F/TAF组的受试者CD4细胞中位数目显著增加。
参考文献
1.https://www.cdc.gov/h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