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称,在当前抗生素用量约占世界的一半的中国,据估计,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50年,抗生素耐药每年将导致100万人早死,累计给中国造成20万亿美元的损失。
世卫组织建议医生应“仅在必要时有选择性地开药;支持新型抗生素的研发,这样一旦旧药无效时可以取而代之;支持全球公众宣传活动,让患者和同行了解耐药带来的问题和后果”。
一、使用抗生素存在的四个误区
1、没对症用
使用抗生素前应明确病症是不是细菌感染,是什么细菌感染。因为每种抗生素都有1个抗菌谱,只有先确定是不是细菌感染,是什么细菌感染才能有针对性用药。
2、联合使用
不提倡把几种抗生素联合使用,因为混合病菌引起感染的情况比较少,如果情况比较急,无法确定是哪种细菌感染可使用广谱的抗生素。
3、用于预防
一般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比如有的父母感冒了,怕传染给孩子就给孩子服用些抗生素,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4、未足时足量使用
抗生素直接作用的是细菌,即便抗生素有效,也不可能一下子杀死所有的细菌,这时如果停药可能还有部分未被杀死的病菌,不仅病情会反复,等下次再用药时这些细菌就会成为耐药菌。因此,如果病情确实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应足时足量、按疗程用药,以维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
二、某些疾病不需要输液
其中包括某些传染病及感染类疾病,如: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感冒、病毒性咽喉炎等。
专家解读:出现炎症的刺激因素有4大类,生物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因素,物理的,化学的以及免疫过度的因素。带“炎”的病中只有由细菌引起的那些,用敏感的抗生素才会有效。像感冒、腮腺炎等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起不到效果。
另外,据2009年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5家医院儿科门诊病人的调查,抗生素的使用量是同期国外儿科的2倍到8倍。
在这份清单上,儿科也有几种情况不需要输液:如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