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四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三位的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HCC-ICC混合型三种不同病理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肝细胞癌占到85%-90%以上。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因此,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十分必要。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的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以上的男性风险更大。
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检查是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建议高危人群每隔6个月进行至少一次检查。
在治疗方面,手术是早期肝癌的主要根治手段,另外早期肝癌还可以利用肝移植、消融疗法、放射疗法进行根治。而中晚期肝癌则很难根治,手术减瘤、介入疗法、化学疗法等综合治疗的方式可以用来延长病人的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