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时足跟部竟然疼痛难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出现这种情况,要警惕可能患上了“跟痛症”,患上跟痛症又该如何正确治疗?我们请来专业的医生为大家解答——
有哪些临床表现及发病因素
跟痛症是因跖筋膜长期受过度牵拉而导致的慢性劳损。临床常表现为足跟部疼痛以及行走加重。典型情况表现为晨起后站立或久坐起身站立时足跟疼痛剧烈,行走片刻后疼痛减轻,但行走或站立过久后疼痛又加重。
该病发病年龄跨度大,一般为25岁至60岁之间,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相较于普通人,运动员,特别是田径运动员的发病率更高。而在发病规律上并无明显性别差异。长期超负荷负重、肥胖及足的跖屈(通俗说就是反向背伸)是发病的主要因素。
从传统医学角度来说,跟痛症属“痹证”范畴。本病以本虚“肝肾亏虚”为主,标实“经络瘀阻”为表现。多数由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所致。
中医如何治疗“跟痛症”
对于该病治疗,我国传统医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手法治疗:采用滚法、揉法等从上至下放松小腿肌群、跟腱以及足跟部内外侧的软组织,再辅以中医特色的经穴理论,以患者自觉足跟及足底产生酸胀感为宜,进而放松肌肉群达到治疗效果。
针刀治疗:采用针刀对足跟部的软组织、筋膜等进行松解粘连来达到治疗效果。
另外应结合功能锻炼,通过专业医师指导,进行相应的肌群锻炼,起到放松与强化肌群的作用,进而达到防治一体的目的。
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
体外冲击波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和药物之间的新型非侵入性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不良反应小等优势,现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跟痛症的治疗。作为一门新型治疗技术,其机制通常归纳为以下几点:
机械压力效应:体外冲击波通过不同的组织媒介产生不同程度的机械应力,在低能量冲击波作用下,在骨骼肌肉组织内产生一系列的物理效应,松解关节软组织粘连,达到减轻疼痛的作用。
空化效应:该效应可使人体组织内的微小气泡在冲击波的作用下急速膨胀破裂,从而达到疏通闭塞的微型血管和松解粘连的作用。
止痛效应:体外冲击波在进行治疗时,可以有效抑制疼痛信息的产生和传递,从而缓解疼痛。
现代研究发现,冲击波刺激腧穴可以影响经络腧穴以达到沟通联系传导的作用。循经取穴是传统医学的治疗特色之一,是指使用患部远端的穴位,来治疗患部的疾病。对于跟痛症患者,常会选取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进行冲击治疗,做到体外冲击波疗法与中医穴位治疗相结合,借鉴现代物理学的治疗手段,运用传统中医学治疗该病的法则。
针刀和冲击波治疗主要针对发病的急性期进行治疗,其治疗的疗程也因人而异,通常患者症状缓解后可适当减少治疗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