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男人的隐痛 别再苦苦忍受了

前列腺增生症又称前列腺肥大,被称为“老年男性常见病”,始发于40岁,高发于50~70岁,50岁以上男子半数以上有前列腺增生,年逾70岁者发病率增至75%以上。不过,患有前列腺增生的男人越来越多了,不但因为尿频、尿痛、尿急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连不爱运动、喝酒和久坐的年轻人也开始逃不掉了。小编作为一名永远不会有此困扰的美女子,对这种“男人的隐痛”还是深表同情,只好说一句:别再苦苦忍受了,好用的方子奉上,拿走不谢!

01、前列腺,你了解吗?

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性腺器官就像一个体型较小的栗子,底朝上,上面与膀胱相贴,尖朝下,挨着泌尿生殖膈,前面靠着贴耻骨联合,后面接直肠,中间有尿道穿过。因为跟尿道关系比较铁,前列腺有病,排尿就不好了。

前列腺是人体非常少有的、具有内外双重分泌功能的性分泌腺,算起来,有两大职责:维持正常的性功能、影响排尿。

02、有这些症状,说明你前列腺增生了

尿频,夜尿次数增加,尿量不多,甚至出现尿急或急迫性尿失禁。

排尿等待,排尿时间延长,射程不远,尿线细而无力,尿分叉,排尿不尽,尿后滴沥等。

受凉、饮酒、憋尿时,突然发生急性尿潴留。

血尿、泌尿系感染、膀胱结石、肾功能损害。

食欲不振、贫血、血压升高,或嗜睡和意识迟钝。

疝、痔和脱肛。

前列腺增生症本身不可怕,但是因前列腺增生引起的膀胱功能受损和肾功能的损伤是会要命的,所以要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评价肾功能,以免引起严重后果。

前列腺增生症不是导致前列腺癌的必要因素,但二者可同时发生。

03、好用的方子:补肾、健脾、活血、散结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所言:“或以败精,或以槁血,阻塞水道而不通也。”由此脾肾虚与凝血瘀相互影响,构成前列腺腺体增生的基本病理机制。根据其基本病机为肾虚血瘀提出治疗应以补肾活血为主,实践证明只要气行血畅,症状多可改善。由此在临床上常选用具有益气健脾,补肾活血,化瘀散结功用的夏荔芪胶囊,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

中医认为,前列腺增生症年老脾肾虚为发病之本,痰凝瘀血内结为发病之标,本虚标实是前列腺增生症发病的特点,中医辨证施治强调“肾虚瘀结”,在此基础上进行。

不过,在药物选择方面要严守病机,明辨其理,合理选择,尽量用较少药物来解决复杂的临床症状。

好用的方子来了:

该方主要由黄芪、女贞子、滑石、夏枯草、荔枝核、琥珀、肉桂、关黄柏等组成。

黄芪、女贞子、肉桂扶正补虚治其本;滑石、夏枯草、荔枝核、琥珀、关黄柏清热利湿导尿、软坚散结化瘀、疏利气机通壅治其标。诸药合用,肾虚、气弱得补、阴阳得平、湿滞痰凝、血瘀、气滞、热邪得除,三焦气化得行,水道自畅,小便自利,壅塞自除。以调补为主,补消兼施,而达健脾益肾,利水散结之功效,从而体现了夏荔芪胶囊快治慢养的用药特点。

功效还要再重申么,当然是杠杠的——

夏荔芪胶囊中选用的软坚散结、活血化瘀药物如荔枝核、夏枯草、琥珀等,有效解决因前列腺增生肥大导致的膀胱出口梗阻问题,可以减轻因前列腺增生引起排尿不畅;

夏荔芪胶囊中的黄芪、女贞子正是益气补肾的代表性药物,从古代一直沿用至今,可有效缓解患者排尿无力、滴沥不尽等症状;

夏荔芪胶囊中含有的利尿通淋、祛湿消炎的黄柏、滑石等具有利尿杀菌的作用,可以缓解患者常伴有的尿频、尿急等症状。

整个组方配伍起来能综合治疗前列腺增生,可减少该病给患者带来的“无言”痛苦,让患者排尿不再困难。

如伴随湿热较重亦可联合八正片、舒泌通胶囊、等药物;如大便难解可配合前列安栓、解毒活血栓等;如瘀血较重可联合血府逐瘀胶囊、大七厘片等;如伴有性功能障碍可联合舒肝益阳胶囊、复方玄驹胶囊、六味地黄丸等。

04、前列腺如何保养,请往下看!

(1)千万不要喝酒。喝酒容易使前列腺及膀胱颈充血水肿而诱发尿潴留。

(2)辣的能少吃就少吃吧。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但会导致性器官充血,还能让痔疮、便秘症状加重,压迫前列腺,排尿就更不容易了。

(3)憋尿你就伤到前列腺了。憋尿会让膀胱过度充盈,膀胱逼尿肌张力减弱,排尿困难,还容易诱发急性尿潴留。切记,有尿一定要排,不能忍。

(4)过度劳累也会伤到前列腺。过度劳累会耗伤中气,中气不足会造成排尿无力,容易引起尿潴留。

(5)站起来走动一下,一举多得。男人是“坐”在前列腺上的,经常久坐会使会阴部充血,引起排尿困难。闲暇时,还是参加文体活动及气功锻炼等,对减轻症状有好处,还不容易加重痔疮。

(6)白天多喝水多排尿。喝水过少不但会引起脱水,也不利于排尿对尿路的冲洗,还容易导致尿液浓缩形成不溶石。故白天要多喝水,夜间可以适当减少,以免睡后膀胱过度充盈。

(7)平时可按摩小腹,点压脐下气海关元等穴,有利于膀胱功能恢复。小便后稍加压力按摩,可促进膀胱排空,减少膀胱残余尿量。

(8)从中年开始预防效果更好。本症发展缓慢,病程长,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应防止性生活过度。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中医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