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常挂在嘴边的这5句话 伤孩子最深

昨天早上出门扔垃圾,碰见隔壁乐乐蹲在门口,低着头,两只小手在地上不停的画圈圈,实在没忍住叫了他一声。
 
孩子突然“腾”的站起来,小声说了一句“阿姨好!”转身就进屋了,“这孩子怎么了?”心里犯嘀咕。
 
中午吃饭的时候提起这件事,婆婆说:“估计是妈妈训的吧,唉,你王姐(乐乐妈妈)最近给孩子辅导作业,一直在骂,我在家都能听到。”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教几次了,再这样,开学你就垫底了。”
 
“怎么还看电视,你作业写了吗?毛笔字练了吗?今天拉小提琴了吗?你再这样子,妈妈会生气的。”
 
“哭什么?妈妈还不能说你两句了,多大了,天天就知道哭哭哭。”
 
一想到乐乐蹲在那里,想哭又不敢哭的样子,就心疼。我小时候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父母是做生意的,小时候只知道他们很忙,每次央求妈妈陪我玩,她都会说:
 
“自己去玩,我现在没时间,已经够忙了,你还在这添乱,都这么大了,怎么还是一点都不懂事,还有啊,你作业写完了吗?整天就知道玩。”
 
可能我妈妈没有意识到,她的无心之话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变得不爱跟别人交往,我怕他们嫌我烦。
 
每天躲在房间,和自己的布娃娃说话,唱歌给她听,告诉她我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一直到初中,开始住校生活,接触更多的小伙伴,自己的性格才慢慢打开。
 
还记得知乎上有一个问题:父母对你伤害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有一万多条回答,最高赞的几个答案都是跟父母说的话有关。
 
有打击的:就你这样,也不指望以后能有什么出息,不杀人放火我就谢天谢地了!
 
有发泄自己情绪的:看你**啊!成天就知道看电视!你作业写完了?!
 
有威胁的:你再不听话,我就把你赶出去!
 
有出言恶毒的:养你还不如养条狗,养条狗还会对我摇尾巴!
 
父母的有些言语,就像一把隐形刀,虽然看不见,却可能伤孩子很深,那些扭曲的语言,一点点渗透在孩子内心深处,成为孩子心底挥之不去的阴霾。
 
下面这5句话,看似关爱或鼓励,其实对孩子伤害巨大,你有对孩子说过吗?
 
1、“你看别人家的孩子。”
 
之前,中国新闻网发起一次投票:这些话,你最讨厌听到哪句?参与投票的人中有将近一半选择了“你看别人家的孩子”。
 
我有一个表哥,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全校第一的优等生,爸妈每次看到我的分数时,总是要加上一句:“你看你表哥,你再看看你,年龄差不多,怎么差别那么大?”
 
一直到现在,我都不喜欢这个表哥,也不喜欢去舅舅家玩。
 
父母在聊天的时候,避免不了对比孩子,回到家只要看见自己家孩子哪里做错了,脱口而出就是:“你看看XXX,就不像你这样。”
 
这就是父母的虚荣心和攀比心在作祟,整个对比的过程中,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不自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接纳他本真的样子。
 
看到别人家孩子闪光点的同时,也要看到自家孩子身上的优点。告诉孩子:“你做的很棒,妈妈为你骄傲,坚持,下次一定会比这次做得更好!”
 
2、“你再这样,我就不要(爱)你了!”
 
我们对孩子的爱,本应该是无条件的。但事实上,我们却往往不自觉地附加条件。
 
常会看到有些父母,为了在孩子面前立威,往往恐吓孩子说:
 
“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
 
“再哭?再哭妈妈就真不爱你了!”
 
这些话,就是赤裸裸的威胁,一次两次孩子听话了,长此以往,只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让他们误以为,如果他们做不好事情,不听话,就会被父母厌恶。
 
做父母最大的职责是给孩子爱和安全感,当孩子做了不合适的事情,我们可以去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坚持这样做的后果或者不良影响。
 
可以这样跟孩子说:“XXX,妈妈可以问问你为什么这样做吗?如果你坚持这样,后果可能是XXX,这样的结局相信你也不愿意看到。”
 
3、“不许哭。”
 
如果问家长在哪一刻最烦孩子,我想哭闹应该是排在首位的。
 
特别是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女孩子的哭很容易被接纳,但是看到男孩子哭,我们就有点忍受不了。
 
“不哭不哭,一点都不疼!”
 
“没出息,哭什么哭!”
 
“不许哭!听见没?”
 
……
 
其实,孩子和成年人一样,他们的情绪也需要宣泄,而哭恰恰是表达内心需求、发泄情绪最直接的一种表现方式。
 
事实上,哭闹,就是孩子表达情感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这个情绪出口一旦被阻塞,不良情绪就会换种形式发泄出来。
 
对于男孩子而言,最直接的发泄方式就是「暴力」,比如打架、摔东西等,这对孩子成年后的人生伤害很大。
 
德国教育专家麦克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不喜欢看到孩子难过哭泣,不仅是哭泣让我们觉得麻烦,而且也怀疑自己的价值。”
 
是的,哭闹的孩子经常会让父母不知所措,尤其在公共场合哭泣的孩子,别人会觉得我们没有教好孩子。
 
但,只有在泪水里徜徉过的孩子,才是个情绪饱满的人,面对逆境和压力,才能张弛有度,能屈能伸。
 
当孩子想哭时,让他哭,我们可以跟他说:“你觉得不开心想哭就哭,爸爸妈妈会陪在你身边的。”
 
4、“你真笨。”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忍不住会说孩子笨、蠢、懒、顽皮、不听话、没出息……这就是典型的贴标签。
 
美国著名儿童学家阿黛尔·法伯说:“永远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对于一个如纸洁白的孩子,一旦被贴上标签,恐怕要挣扎一辈子也很难甩掉这个标签。
 
身为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不要随便给孩子下定义,否则很可能会让孩子的幼小心灵受创。
 
孩子犯错时,就事论事,不做品质和能力的贬低。
 
日常生活中,家长发现孩子经常做错自己教了好几次的那道题,往往会不耐烦说:“你真笨”,看似不经意的话,实际上对孩子自尊、自信伤害很深。
 
这时可以说:“妈妈希望你可以记住这个出错的地方,你不会我可以再教你,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批评孩子的科学方法,应当“就事论事”,用具体指导代替盲目指责,用提出希望代替严厉批评。

5、“我都是为你好。”
 
“我都是为你好”,这句耳熟能详的话里,看似藏着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但也会伤害孩子。
 
我们总是一厢情愿的觉得,你是我的孩子,就要听我的,然后“自以为是”的干预孩子的生活。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宗春山说,“我都是为你好”向孩子传递了两层含义,一个是“我是为你活着”,另外一个是“我为你好,你就要为我负责,否则你就不是我的好孩子”。
 
其实,这样的教育已经不是真正的爱了,它已经演变成一种控制。
 
这种被控制长大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失去自我,性格上有点偏向于“讨好型人格”。
 
一个不知道自我是什么的人,是永远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和快乐的。
 
我们都是爱孩子的,请让孩子做自己,不要横加干预,如果这件事你真的很想参与,请这样对孩子说:“XXX,关于这件事,爸爸有几个可行的建议可以给到你参考。”
 
《请回答1988》中有这样一段话:“在这冷酷的世界中,让人维持生存的体温,能够活下去的,不是了不起的名言,也不是有学识的一语中的,而是你带有体温的,温暖的一句话。”
 
很多父母不会意识到,语言,也是一种暴力。其实孩子是情感上最脆弱,最经不起打击的人。父母随口说出来的话,会给他们带来不可估量的伤痛。
 
教育专家李玫瑾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在家里经常被父母责骂的孩子出现性格缺陷的几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郁”,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经常“暴躁”。
 
世间没有完美的小孩,但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父母说的每一句话,都在形成孩子的人生观。你看向他的眼睛里,折射着他对自我的评价。
 
“好好说话”,也好好“听孩子的话”,越是面对孩子,越需要小心翼翼,三缄其口。
 
不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尝试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放下我们的焦虑,选择信任和祝福孩子,我们将收获更加美好与和谐的亲子关系。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育儿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