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小婧昨晚又给我打电话,接通电话她就开始自责,说睡前没忍住因一点小事又吼了孩子,然后就和往常一样吼完孩子自己就开始后悔。类似这样的场景在育儿路上应该父母们都不陌生。
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父母总是会不自主地提高音量,似乎声音大才能让孩子意识到他做错事情了。可父母们却忽略了,声音里也带着自己的情绪,孩子小的时候,做错事原本他们已经很害怕了,若父母再高声训斥,无形中孩子的恐惧感就会加倍,这时候孩子接受到的信号可能就不仅仅是自己做错事,而是他们害怕因自己做错的事情,父母会不会就不喜欢自己,甚至不要自己了。最糟糕的是,事后父母反省时自己也会发现吼孩子对问题的解决也是丝毫没有帮助的。
其实,和吼孩子相比,近些年一种新型的教育孩子方式正在兴起,也就是有些父母知晓的“低声教育”,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父母能够做到。
何为“低声教育”?
所谓“低声教育”,顾名思义指的是就是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音量,这是一种和大喊大叫完全相反的说话教育方式。换言之,也就是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低声”沟通,类似这样的教育方式就是“低声教育”。
“低声教育”的心理学依据
为什么说“低声教育”的效果会更好呢?有关学者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他们表示小孩子淘气调皮或者做错事情,这本身很正常,但若每次遇到一点事,父母就大喊大叫地吼孩子,这样一种高声斥责孩子的教育方式,不仅没效果,甚至对孩子性格的养成也很不利,并且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即便是处理同样一件事情,当事人用不同的声调其实是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就拿教育孩子这件事来说,孩子做错事情时,大人批评孩子,用低声调的方式孩子也更容易接受。原因在于:低声调教育可以让当事人双方更理智、也不至于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低声调教育,孩子接受到的重点是大人说的内容,而不是大人的高声音,自然也更利于孩子去识错、纠错。所以说,父母的“声音”里藏着孩子的未来,想让娃成才,教育孩子时这方面可别做错了。
“低声教育”父母应该如何做?
教育孩子时,父母想要做到“低声教育”,那在孩子做错事情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先平静下来,“好好和孩子说”。控制好自己的音量,尽可能地不要让自己的言语间带着情绪,尤其是愤怒或者指责的情绪。做到了这一点,才算是做到了“低声教育”的开端。
其次,在给孩子“说”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措辞,尽可能地用耐心的解释去替代一些责怪、训斥孩子的词汇。不要一开始就吵孩子,或者用一些后果很严重的语气词、叹词去严厉的说教。也就是我们说的父母要正确地运用语气词,而不是在自己很愤怒的情况下带着情绪“说”孩子。
再次,选择“低声教育”的时候,父母要注意,尽可能地就事论事,不要“忆往昔”。也就是我们说的翻旧账,之前的事情过去就过去了,父母千万不要一点事就恨不得把孩子刚出生时犯了的错都给细数一遍。
有关“低声教育”你的了解有多少呢?平时管教孩子的时候你信奉的是“吼孩子”还是“低声教育”呢?别忘了,父母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