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妈妈都有一双“妈妈手”,看看你有么?

  有了宝宝后,不少妈妈都觉得自己变成了“妈妈手”:由于经常抱着宝宝,拇指和手腕长时间过度用力,导致手部“腱鞘炎”,又被称为妈妈手。表现为手腕侧上方或大拇指肿痛,导致活动受限。
 
  “妈妈手”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1.长时间抱着宝宝。
 
  2.产后挤奶时拇指长时间过度伸展。
 
  3.其它让手部重重复或用力过度的动作,导致肌腱和腱鞘之间经常发生摩擦,造成慢性损伤,就会出现疼痛或僵硬症状。比如常给宝宝换尿布、换衣服、洗奶瓶等。
 
  “妈妈手”有什么危害?
 
  “妈妈手”最初期只是手腕及拇指处疼痛,活动受限,若不及时治疗,甚至依旧过度用力,损伤部位就会蔓延至整个手部肌肉,引起前臂肌疼痛,带来更多的不便。不少妈妈都觉得是小问题,置之不理,结果导致病情加重,给治疗带来难度。
 
  如何检测是否得了“妈妈手”?
 
  妈妈手的常见症状是在日常需要用到虎口的动作时,如使用剪刀、刷奶瓶时,手腕处会有疼痛感。妈妈也可用其它4指握住拇指,手腕向小指方向弯曲,如果出现剧烈疼痛,即位“妈妈手”。如果自己符合以上描述,应及时去医院,配合医生治疗,并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育儿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