饼饼大约一岁半开始萌芽的“不要不要”状态到现在快一年了,先是说“不要”:“我不要一起玩,我不要吃饭,我不要爸爸,我不要睡觉”……任何事,任何人,都会被加上“不要”二字,后来不要的次数和种类越来越多,两岁左右开始,会用“不”:你好可爱呀,我不可爱不可爱。你去吃饭吧,我不吃我不吃。这个很好吃,不好吃不好吃。
我们都知道,这是自我意识形成期的典型表现,是这个阶段孩子都会出现的状况,可他总是这样也难免会伤脑筋,责备又不是有效应对的办法,只能先一边让他充分发挥,一边默默观察。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在和大人唱反调的过程中,他渐渐地开始用反义词来体现不要的概念,我说:“你好香啊”,他说:“我好臭啊”!于是我们一家都加入这个“反义词大战”的游戏中。在我们的话语中,有意加入一些反义词,我会对他说:“哇,让我闻下,你是臭哄哄的吗?”他会说:“我是香喷喷的”!我说“我是大人,我吃大苹果”,他说“我是小孩我吃小苹果”!有一天我自信满满的问他:“我美吗”?他看了我一眼,调皮地回答:“好丑呀!”虽然此刻我的心理阴影面积很大,但是他掌握了美和丑的运用,还是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
言语上的唱反调还好应对,但是行动上的就特别让人头疼了。特别是睡觉起来时的哭闹,什么都不要,怎么都不对!通过非正式家庭会议探讨,我们决定采取先发制人的办法!我妈常说:小孩的行为总有原因,我们一定要知道他这样做的真正原因,才好对症下药!于是我们对待他的叛逆哭闹,会先考虑他的本意,比如,知道他睡醒一定要喝一点水,如果和他说:“来喝水吧”,他一定说我不要。于是我们就改成说:“你再睡一会,先不要喝水吧!”他会马上答复你:“我不睡,我醒了,我要喝水”。或者我说:“哎呀口渴了,真难受,我有一个好办法,我要去喝点水啦!嗯,果然不渴了!”他就有可能会说:“那我也要尝试一下”。甚至有时,我们会用一些小故事来分散他对“哭闹”这件事的注意力。再比如希望他自己吃饭这件事情,我就会拿着勺子抢着要喂他,“还是妈妈喂吧,你可是小宝宝呀”,果然被他断然拒绝,他回答我说:“我是大人,我要自己吃,我不是小宝宝了”!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小心得,当然这些方法都是基于我对饼饼的了解,也许并不适用于每个孩子,也不适用于每个家庭,所以仅供大家参考。总的来说当妈不易,要控制情绪还要保持有趣。要先做到接纳和理解,找到叛逆或者哭闹背后的原因,明白孩子的真正需要。我相信这些会带给他安全感,同时也会成为他今后为人处事的榜样。当然,惭愧的是,我做的还远远不够,当然这也就意味着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相信,每一个问题的出现,都是成长的好机会,无论对大人还是小孩。
作者简介:饼妈是一位快乐而智慧的妈妈,陪饼饼到运动宝贝上早教课的同时,更是积极加入父母课堂,寻找更适合孩子的家庭教育方法;因为她教养孩子十分用心并且有效,被家长们推举为“教练型父母学习小组”组长。她在上班之余,把她从书上学到的知识、教养孩子的实践经验以及在父母课堂中领悟到的教育方法有机结合,并运用鼓励的方式调动全家使用一致的理念教育她家的饼饼,使饼饼健康成长为一个开朗有爱心、想象力丰富、表达能力超强的小小男子汉。看到饼妈经常在群里主动积极地解答一些家长的疑问,我们主动向她约稿,希望她此次的用心分享能够帮助更多家长和小朋友。
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挖掘并向更多优秀的家长约稿,同时也诚挚地邀请所有家长把您的育儿经验(或教训)和家庭教育心得记录下来,向我们的《语音播报》投稿,虽然没有稿费,跟我们一起帮助更多家长也是一个慈善之举,而且也许某一天您的名字就出现在一本《家庭教育实战宝典》畅销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