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眼睛也会“老”。
晶状体逐渐浑浊,不再清澈透明,
也就是患白内障了,
这是个不可避免和阻挡的自然过程,
和头发变白是一样的道理。
但很多老年人对自身眼疾并没有全面的认识
不想让孩子操心,亦或是听信“谣言”
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都挺好”
以至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今天,小编就来和你们叨叨
关于白内障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手术有风险,吃药来解决
很多人惧怕在眼睛上“动刀子”,便把治疗希望寄托于各种药物、眼药水上。盲目信赖眼药水广告,不仅浪费了金钱,也耽误了病情。大量临床实践研究表明,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对治疗白内障有疗效,白内障只能通过手术治疗。
误区二:白内障要等“熟了”再做
白内障“熟透了”才能做手术的观念是过时的,过熟的白内障只会增加手术风险。
只要白内障影响到日常生活,就要马上检查,尽快做手术,这样可以将对眼睛损害降到最小,恢复也更快。
误区三:有近视、老花,做了手术还戴眼镜
很多老年人因为自己有近视或者老花,认为手术后同样看不清,于是就拒绝手术。
现在的人工晶体可以根据术前精准和个性化选择合适的度数,白内障手术时,摘除老化的晶状体,同时再植入一个可以矫正近视、散光或老视的人工晶体,实现看远看近都无需戴镜。
既治白内障,又摘老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