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在家,刷刷手机、打打游戏,一下就熬到了深夜,看似轻松而又舒适的生活节奏,可能招来大麻烦——长期专注于手机、平板、电脑,可能会让你“熬红了眼、熬干了泪”。
眼睛出现干、涩、痛、痒、红、灼、有异物感、视力下降等信号,那就是“干眼”找上门了。
“干眼”为什么会盯上你
干眼症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1.年龄因素
老年人泪液的产生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症状更为明显。
2.疾病因素
眼部疾病,如各种结膜、睑缘、睑板腺的慢性炎症性等。
3.药物因素
青光眼患者长期使用滴眼液或自行长期使用滴眼液患者,引起结膜杯状细胞减少导致黏蛋白分泌不足而形成干眼。
4.激素因素
绝经期、怀孕期、哺乳期及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因激素水平的改变可产生干眼症状。
5.生活因素
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看书、看电视、玩手机或佩戴隐形眼镜,引起眨眼次数变少或眨眼不充分,泪液蒸发过多,睑板腺没有受到有效挤压而减少脂质的分泌。
6.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重灾区的人群,如烟尘、风沙等都会影响泪液的质和量,引起干眼。
做好三点“干眼”可防可控
简单:
阅读或使用电脑时定时休息,增加眨眼频率或极目远眺1分钟~2分钟,可有效缓解视疲劳。规律作息时间,避免躺着看书或玩手机。
实惠:
坚持早晚热敷。选择温度适宜的热毛巾或加热眼罩敷眼10分钟~15分钟,利于睑板腺油脂的分泌,促进眼部血液循环。
有效:
使用人工泪液代替物,改善眼表泪水的保留程度。瓶装滴眼液开启后使用期限不得超过4周,切勿随意使用成分不明的网红海淘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