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瘤b2型?手术切口选择

  外院辅助检查:
 
  (一)常规检查(2017-01-18):
 
  血常规:白细胞:6.22×109/L,中性粒细胞:5.35×109/L,嗜酸粒细胞0.05×109/L,血红蛋白:147g/L,红细胞:5.87×1012/L,血小板:153×109/L。
 
  生化:谷丙转氨酶:11U/L,谷草转氨酶:34U/L,总蛋白:53.3g/L,白蛋白:38.4g/L,球蛋白:14.9g/L,总胆红素:15.21μmol/L,直接胆红素:6.07μmol/L,间接胆红素:9.14μmol/L,肌酸激酶:360.6IU/L,肌酸激酶MB:2.3ug/L,肌红蛋白73.3μg/L,肌钙蛋白I:0.01μg/L,尿素:271.6μmmol/L,肌酐:48.8μmol/L,K:3.98mmol/L,NA:120.4mmol/L,CL:88.2mmol/L,葡萄糖:8.50mmol/L,甘油三酯:0.66mmol/L,总胆固醇:3.43mmol/L。
 
  超氧化物歧化酶:161.6U/ml。
 
  BNP:83ng/L。
 
  尿常规:未见异常。
 
  血气分析(未吸氧):PH7.477,氧分压51.1mmHg,二氧化碳分压33.9mmHg,实际碳酸氢盐24.5mmol/L,碱剩余1.0mmol/L,乳酸1.18mmol/L。
 
  肿瘤标记物:AFP1.30ng/ml,CEA7.71ng/ml,CA125318.3U/ml,CA19980.98U/ml,CA72414U/ml,Cy21-18.01ng/ml,NSE26.09ng/ml,SCC14.07ng/ml。
 
  出凝血功能:D-二聚体:1.40mg/L;纤维蛋白原:3.47g/L,凝血酶时间:16.2sec,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39.3sec,国际标准化比值:1.09凝血酶时间:12.7sec
 
  (二)炎症指标:
 
  C反应蛋白:42.80mg/L;血沉:5mm/h。
 
  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球蛋白:27.90ng/ml,TSH:1.85mIU/LFT4:16.01pmo/L,T4:118.74nmol/L,FT3:3.32pmol/L,T3:0.90nmol/L,TPoAb:0.1IU/L,TGAb0.2IU/L,TRAb<0.300IU/L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16.526pg/ml。
 
  (三)感染方面:
 
  降钙素原:0.05ng/ml;
 
  结核杆菌DNA:阴性,抗酸染色:阴性
 
  G实验:123.1pg/ml
 
  痰培养:白色念珠菌3+
 
  痰培养:鲍曼不动杆菌生长阿米卡星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敏感。
 
  (四)影像学
 
  胸部增强CT提示(2017.2.19):双肺多发炎症,部分支气管壁增厚、扩张,左侧膈下胸膜增厚钙化。
 
  手术切口选择
 
  1)胸骨正中切口:
 
  由于胸腺瘤绝大多数位于前上纵隔,因此该切口是手术治疗胸腺瘤的雠切口,其优点在于:①充分暴露整个前纵隔,便于施行扩大胸腺切除术。②便于大血管的显露,尤其是对胸腺后方的左无名静脉、右侧后方的上腔静脉的解剖分离。一旦术中大血管意外损伤,在此切口暴露下,便于迅速控制处理,使手术安全可靠。③便于前肺门的显露。在肿瘤外侵前肺门的情况下,便于解剖分离肺动静脉,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肺叶切除。
 
  2)胸骨正中切口联合单侧胸前外侧切口(即侧T形切口):
 
  肿瘤体积巨大,且同时侵犯肺、上腔静脉等重要器官,需要手术切除肿瘤同时切除一叶或一侧肺,或同时行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时,此切口有其明显的优点:①使一侧肺更清晰暴露在术野中,便于全肺或肺叶切除,有效避免术中肺动、静脉的意外损伤;②便于上腔静脉整体显露,从而使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术在充分暴露的术野内顺利进行;③巨大肿瘤若同时伴壁胸膜转移,此切口便于同时行胸膜剥离术。
 
  3)胸后外侧切口:
 
  对于肿瘤偏向一侧中纵隔且瘤体较大的胸腺瘤可考虑选择胸后外侧切口。但术中须特别注意无名静脉的保护,切忌误伤。另此切口也不利于前纵隔脂肪组织(即内含散在的胸腺集合组织)的清扫。
 
  4)双胸横切口:
 
  Patterson(1992)建议对瘤体巨大的中线位胸腺瘤采用双侧第4前肋间隙切开,胸骨横断的切开术。使得整个前纵隔和两个胸腔间隙都充分得以暴露。但由于此切口创伤较大,一般不要轻易使用。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心胸外科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