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力衰竭五种心脏疾病易发展心衰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

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中绝大多数的心血管疾病都会进展为心力衰竭。

那么,哪些高危心脏疾病容易发展为心力衰竭呢?

1.冠心病

冠心病病人的心肌长期慢性缺血或者急性供血不足不仅会导致胸痛的症状,还会导致心脏收缩功能受到影响,轻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体力下降等心功能不全的症状,重者则会出现不能平卧、喘憋等严重的心衰表现。

2.房颤

房颤发作时心房跳动快且不规律,传导到心室,导致心室的收缩不规则,二者工作不协调则显著降低了心脏的泵血功能。

此外,房颤病人长期慢性心动过速导致心室率不规则或者心室率过快,还可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导致心功能恶化。

3.高血压

多项研究发现,大约2/3的心衰患者合并高血压或既往有过高血压。高血压可使心衰发生风险增加2~3倍。

长期高血压时,动脉血管压力过高,成为心脏泵血的巨大阻力,心脏长期高负荷工作容易出现疲劳,久而久之出现心肌肥厚、僵硬等改变,疲劳的心肌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肥厚心肌持续高强度工作、需氧增加,而高血压易造成冠脉病变,导致冠脉供氧不足,二者的不平衡常导致心衰发作。

4.糖尿病

糖尿病这个“潜伏的杀手”,以高血糖为武器,攻击全身各处的血管和神经,不论位置与大小,心脏作为全身的重要器官,自然也不能幸免。

此外糖尿病还与高脂血症“拉帮结派”,血糖的升高引发血脂代谢紊乱,使心脏血管受到进一步损害。

高血糖和高血脂持续存在,久而久之,出现心绞痛、胸闷气短等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当患者意识到糖尿病的危害时,已为时已晚。

5.扩心病

扩张型心肌病以心室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为特点。

随着病情进展,心肌纤维化加重,心脏泵血功能越来越弱,不仅舒张期心室血容量增多,收缩期血容量也增加,整个心脏时刻处于血液充盈的状态,心脏不断扩大,甚至导致二尖瓣、三尖瓣的关闭不全等结构性病变,最终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

上述心脏疾病是导致心脏衰竭常见的原因,患有上述疾病的朋友,一定要从源头抓起,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治疗糖尿病、房颤和心肌病,防患于未然。

那心血管疾病如何避免进展为心衰?

1.预防感染

预防感染可降低心衰的发生几率,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是心血管病患者发生心衰的最常见和最重要诱发因素。

平时减少与流感和感冒病毒的接触,要讲求卫生,勤洗手,避免感冒或流感的发生,以防引发肺部感染。

2.保持健康饮食方式和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保护心脏功能,让心血管病患者远离心衰。

1)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强运动锻炼,适度的运动可加强和改善心脏功能;

2)饮食上需注重营养搭配均衡,适宜吃低脂肪、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清淡食物,且应做到三餐有节,注意饮食多样化,保持体内酸碱平衡。

3)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对保护心脏功能也大有好处;

4)情绪激动是诱发心衰的一大因素,因此平时应保持愉悦的心情,遇事保持平和的心态,尽量避免情绪波动。

5)戒烟限酒,不可过度饮酒,注意饮食卫生。此外,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危险的因素,且是可预防的因素,所以吸烟者一定要积极戒烟。

3.积极治疗原发病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是防止心功能恶化的关键。有心血管疾患的人群,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严格按照医生为自己制定的治疗方案和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和康复,不能随意换用药物或擅自增减药物用量,否则不仅收不到治疗效果,甚至还会让患者病情加重,导致心功能恶化,引发心衰。

4.调节水、盐

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液体的进出量和盐的摄入量,根据浮肿情况随时调整利尿药的用量,尽量不要让脚肿出来,不要出现疲乏无力感,一旦有这些症状或体征出现,就要及时化验电解质,以便更好地调整用药量和水盐的补充量。

如何避免心衰加重?

1.一般患者应采取高枕位睡眠;较重者采取半卧位或坐位。

2.限制体力活动,心力衰竭较重的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心功能改善后,应适当下床活动,以免下肢血栓形成和肺部感染。

3.一定要戒烟、戒酒,保持心态平衡,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4.少量多餐,低盐饮食,每日食盐不宜超过5克。

5.按医嘱服药;预防呼吸道感染;育龄妇女要做好避孕。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新闻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