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动画片叫“忍者神龟”,宣扬功夫高强的忍者神龟。其实,过分忍耐并不能增加人们的力量,有时候,没法释放/转化的忍耐,反倒会戕害自我心身健康。可以说,过分强调“忍”字当先,是东亚文化中并非积极的成分。临床上,“闷葫芦”和忍气吞声很害人。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中国心理学家到海外去学习,借助国际通行的量表进行调查,发现国人的抑郁分值明显高于国际常模中的标准值,表明中国人的忍耐特征明显,抑郁倾向严重。就我们看来,这很可能是源自宋明盛行的“存天理,灭人欲”之理学传统。其实,从造字上看,“忍”字就是一把刀,放在心口上。过分忍耐,可能会埋下许多心身疾病的隐患。临床上,不少消化道疾病患者及部分癌症患者,追寻其性格偏差,就可以发现常常具有明显的逆来顺受,强忍硬压的性格特点。因此,“闷葫芦”和忍气吞声,并非健康行为,需及时纠正!
如何纠正“闷葫芦”和忍气吞声性格,可以分成四种方式:
尊奉“垃圾车”原则
对愤愤不平事,不予接受;及时避开刺激,并轻松地摆摆手,拜拜!
学会转换
对于转化,可以做出这样的理解:参照佛教、道家或其他宗教精神,把生命中任何机遇及事件都看作有着它本来的意义——所有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顺利挫折,都只是人生剧情中的故意安排,目的是让你学会享受。所以,要珍惜每个当下事件,只管认真做好,哪怕是困惑,哪怕是痛苦,哪怕是挫折;或者说,上帝不只是安排好人在你身边,有时也会为了让你更成熟,安排一些伤害你的人同时出现;不只是让你获得成功的喜悦,也要让你接受挫折的煎熬,目的是让你的生活更精彩!如此,就把一个消极行为转化成积极的事件了。
善于自我及时消解
有人说,安顿好心,需要学会常说三句话:“算了”、“不要紧”、“会过去的”。第一,对于既成事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接受这事实。如钱包被偷了,算了;骨头摔断了,算了!第二,不管发生什么事,要学会说“不要紧”!要心胸豁达,乐观处事。第三,相信一切麻烦都会过去,就像所有筵席都会散席一样!流行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中说得好:别忧愁,别烦恼,一切都会过去的。自然界如此,欲追求健康的生活,人们也应该如此!
迅速排遣/宣泄掉
须知,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许多事,或大或小,或悲或喜!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伤心事还是快乐事,你都要善于寻找宣泄的渠道。笑也好,哭也罢,常有异曲同工之效。
临床观察表明:那些心情开朗豁达,善于倾诉,拿得起放得下的人,远好过那些不善表露,对负性情感一味控制、积压在心头的“闷格子”,即使两人的病情差不多,接受同样的治疗,治疗效果却大相径庭。因此,心身医学非常强调“要善于及时表达情感”和“及时宣泄情感”!
因此,安顿好心,需做到千万别一个劲地生闷气,不要打了牙往肚里咽,要把积压在心头的“怨气”释放出来!善于自得其乐!自找乐子!要会说,会哭,会笑,会及时宣泄,及时倾诉,及时从痛苦中走出来,解放自己,快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