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癌不是传说,太懒可能真的会得癌!

  继拖延症之后,近期网络又出现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词——“懒癌”,常用于形容一些年轻人生活懒散,不愿意活动,缺乏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比如有些人不愿意出门买菜做饭,喜欢叫外卖,又有些童鞋总是把工作留到最后几天才完成,还有些人甚至表示“懒癌”没法治,因为他们已经太懒了。

  但是近期一些研究报道揭示了休闲类的体育活动和不同癌症发病风险率的关系,太懒会得癌吗?真的会噢!假如你真的很“懒”不运动的话,患癌症的风险会高很多。

  缺乏运动可能提升患癌风险

  根据一篇JamaInternalMedicine杂志发表文章显示,研究者StevenC.Moore对1987年至2004年间12个来自美国和欧洲的自我报告运动量的参与者群体的数据进行汇集,随后他们分析了参与者运动量和26种癌症发生率之间的关联。该项研究包括了140万名参与者。

  研究发现,相比低水平的体力活动而言,高水平的体力活动可以促进26种癌症中的13种风险降低:食管腺癌(风险降低42%)、肝癌(27%)、肺癌(26%)、肾癌(23%)、胃贲门癌(22%)、子宫内膜癌(21%)、髓样白血病(20%)、骨髓瘤(17%)、结肠癌(16%)、头颈癌(15%)、直肠癌(13%)、膀胱癌(13%)、乳腺癌(10%);但是,运动并不能显著降低患前列腺癌和黑色素瘤的风险。体力活动水平增加和各种癌症风险降低之间的关联性与个体身材和吸烟史并不相关;总而言之,高水平的体力活动会降低个体平均7%的患癌风险。规律的运动可能通过平衡能量的摄入与消耗,帮助维持健康的体重,还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效应帮助预防某些癌症,包括调节性激素、胰岛素、前列腺素,对免疫系统发挥多种有益效应。

  由于研究手段本身的局限性,营养和慢性病以及癌症的关系并不那么确定。比如这项研究提出了较少运动与提升患癌风险关系的同时,依然存在着一些研究自身限制问题。首先他们并没有说明饮食、吸烟和其他因素如何影响研究结果,同时他们的数据一部分采集于参与者自身的提供的数据,这部分较为“主观”的数据可能会使得最后的结果有一定的偏差。

  那么可以做那些运动呢?

  美国肿瘤学会(AmericanCancerSociety,ACS)每五年发布一次关于营养与运动预防癌症的指南。该指南是国家制定卫生政策和社区行为的基础,并期望最终能影响美国人的饮食与运动模式。

  该指南推荐:

  ——成年人应保证每周至少150分钟中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的运动,或者相当活动量的组合,若均匀分布在整个星期更佳。

  ——儿童和青少年应保证每天至少1小时中强度或高强度的运动,并保证每周至少3天高强度的体育锻炼。

  ——限制静坐的行为,例如坐、躺、看电视或者其他形式的面对屏幕的娱乐。在常规活动以外做一些运动,不管强度怎样,都能使身体得到许多益处。

  其中轻体力活动包括做家务、逛街和园艺等;中等强度活动是指需要努力达到完成的,相当于快步走;剧烈强度的活动通常指会牵引到大部分肌肉的运动,从而引起明显的心率增快、呼吸深度增加和频率加快、出汗增多。

  最后我们附上不同种类的运动对应消耗的热量值,数据供大家参考。

  哪一类运动算是高强度运动呢?

  近年来很流行一种叫做HIIT的运动方式。HIIT是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IntervalTraining,HIIT)的缩写,是一种在短时间内进行全力、快速、爆发式锻炼的训练技术。每次的运动时间仅10-20分钟,能达到的最大心率为160-190次/分钟。这种训练方式最早由德国的心脏病学家HansReindell在1959年提出,并被广泛应用于田径运动员的训练。在上世纪50年代,采用此类方法训练的运动员艾米尔·扎托贝克获得了1952年奥运会5千米、1万米以及马拉松三项赛事的冠军,并成为历史上唯一获得此殊荣的运动员。

  但长期以来,由于担心运动强度太大,HIIT并没有推广到普通人群众中。不过近年来,陆续有研究证实,HIIT对于心脏病病人不会造成不良反应。并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HIIT的健身效果甚至好于中等强度持续性训练(ModerateIntenstiyContinuousTraining,MICT),常见的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脚踏车,游泳,跳绳都属于MICT的范畴。最新的研究表示对于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HIIT应该和MICT两种方式互相补充,HIIT能显著提升锻炼者的心肺功能(更高的LVEF,更低的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等),锻炼更多的外周肌群以及更少的呼吸困难以及腿部不适等不良反应。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肿瘤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