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前列腺癌患者基因组分析 我国与西方大不一样

 日前,在由中国第二军医大学领衔的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国内前列腺癌患者的大规模基因组分析,发现中国人的前列腺癌基因突变与西方患者存在着明显差异。

 
研究人从来自中国的208例经历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原发性前列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选取了177份样本,通过对这些肿瘤组织进行分析,发现41%的肿瘤包含FOXA1突变,18%含有ZNF292和CHD1缺失。
 
而与在包括12个西方国家在内的世界其他地区的2554例前列腺癌患者相比,国人的前列腺癌组织细胞突变有多达625处显著不同,其中最为主要的异常就是FOXA1的突变,西方患者的FOXA1突变概率仅为4%。
 
此前,在一项关于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关键转录因子FOXA1突变在促进前列腺癌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多样化角色与共同特征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FOXA1突变提示局限性/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预后。
 
FOXA1突变增强了其转录活性、DNA结合能力和调控染色质可及性的功能。在对癌细胞状态的影响方面,几乎所有的FOXA1突变体都使得前列腺癌细胞具有显著更高的增殖速率。
 
此次研究证实了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的FOXA1基因突变比重最大,而针对该基因突变的靶向药治疗,也许将会是未来努力的一大方向。
 
尽管目前前列腺癌尚无治愈药物问世,不过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前列腺癌治疗手段也日趋成熟,包括内分泌治疗、放疗、化疗、手术治疗等。
 
由于前列腺癌的发病与雄激素的异常有关,因此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成为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主要全身性治疗,或者作为新辅助/辅助治疗联合放疗,用于治疗局限性或局部晚期前列腺癌。
 
抑制雄激素,可采用手术去势(双侧睾丸切除术)或药物去势的方法。由于睾丸切除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已经逐渐被临床摒弃。
 
药物去势成为最为常用的方法。药物去势是使用激素治疗的药物长期并持续性的抑制雄激素活性,也可以使血清睾酮下降至去势水平,目前,临床上常用药物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或拮抗剂。
 
GnRH激动剂是一种传统的去势药物,但其弊端在于短时间内会导致睾酮一过性升高,这就是所谓的“睾酮”反跳现象,如果是晚期前列腺癌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可能会加重症状,比如引起骨痛加重和骨髓压迫等副作用。
 
相较于GnRH激动剂,GnRH拮抗剂可直接和GnRH受体相结合,阻断GnRH对垂体的影响,对FSH、LH有直接的抑制作用,直接降低睾酮的产生,不会产生类似GnRH激动剂的睾酮“反跳”现象。
 
目前,新一代的GnRH拮抗剂地加瑞克已经于2018年在我国上市,被推荐为治疗雄激素敏感的晚期前列腺癌的一线治疗药物。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