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闭症的症状及识别
自闭症的识别方法很多。从心理沙盘干预的需要,我们重点从观察方法和调查方法识别。
重点识别六类情况:
(一)表达性或感受性语言障碍:该类主要表现为语言表达或理解能力的功能弱化,智力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智商≥70),非言语交流较好,无社会交往的质的缺陷和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表现方式。
(二)儿童分裂性精神病症状:该类主要起病于青春前期和青春期,病前多发育正常,起病后逐渐出现幻觉、思维障碍、情感淡漠或不协调、意志活动缺乏、行为怪异等精神分裂症症状。
(三)适应性行为障碍:喜欢独处,对父母没有依赖性,对周围的事不关心、无兴趣和注意,旁若无人。不与他人产生目光接触。
(四)反应迟钝或敏感型。有的表现为感觉反应迟钝,还有些对某些图像和声音特别敏感。
(五)兴趣狭窄、行为呆板及重复: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简单、呆板、重复的游戏或活动,对有故事情节的影视片则毫无兴趣。
(六)言语障碍突出:大多数自闭症儿童言语很少甚至没有言语。有些虽然可以发声,但是却无法完成情景交流,只能发出简单重复的声音。还有些患儿会表现为说话声音很小或者发音不清晰,只有和他熟悉的人才能理解他的意思。另外有些还会在先前表现为言语能力正常,但在3岁至4岁半的时候出现言语能力的突然衰退,从而失去情景交际的能力。
二、自闭症的简单筛查法
不看: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婴儿期便存在对他人的呼唤及逗弄缺少兴趣和反应;不观察和模仿他人的简单动作;不会通过目光和声音引起他人对其所指事物的注意。
不应:患儿常常呼之不理。大声说话他也会不予理睬和回应。
不指:患儿常拉着别人的手伸向他想要的物品,但是其他用于沟通和交流的表情、动作及姿势却很少。他们多不会用点头、摇头以及手势、动作表达想法。
不说:患儿言语发育迟缓或缺损。患儿说话常常较晚,会说话后言语进步也很慢。起病较晚的患儿病前可有相对正常的言语发育阶段,但起病后言语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部分患儿终生无言语。
尽管实践证明沙盘对大多数自闭症患儿有效,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自闭症患儿都可纳入沙盘干预范围,应当尽量筛选干预效果较明显的案例,这样有利于工作开展和经验积累。
纳入心理沙盘干预筛选方法:对四类情况按十分制评分标准作为判断尺度,如“不应”这项:“完全不应”为10分;大声说话有回应为5分;迟缓做出回应为3分等。初始筛选干预患者可选择6分以下者。
三、阶段性特点及目标
应当按类型和程度针对性制定干预方案。按进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性步骤。
(一)建立界限阶段。目标是能够让患儿从生活环境进入沙盘环境。沙盘呈现特征是沙盘元素,特别是玩具、沙子两项能够以沙盘为界限,进入沙盘或者不移出沙盘。现实验证特征是患儿的关系界限特征出现(没有依赖和高度依赖的向相反纬度发展),初步呈现自理现象。
(二)逻辑关系建立阶段。目标是逻辑思维的养育。沙盘呈现的初始表现是在某两个玩具之间的逻辑关系出现(注意区别是玩具间,而不是玩具和动作之间),后来有逻辑关系的沙盘元素增多。语言交流启动。现实验证特征是生活独立性增强,主动性人际特征出现,但抗挫折能力较差。
(三)主题出现阶段。目标是逻辑运算能力的培育。沙盘呈现的特征是开始出现主题。初始与主题相关的元素较少,后来渐渐增多。语言交流量和针对性增强。现实验证特征是家庭关系渐渐出现正常排列,人际关系抗挫折能力增强。
(四)巩固发展阶段。目标是干预效果的巩固发展和社会功能训练。沙盘呈现的特征是开始出现焦点。现实验证特征是人际关系的公共评价和双向接纳度达到正常人较差状态。
四、阶段性工作方法
(一)建立界限阶段。初始让患儿自由表达,不作干涉。n(根据患儿的情况,系数因人而异)次后进行界限要求的语言提示,不要求患儿有及时的回应,但是观察其反应(重点是身体和眼神)。期间可植入设置性干预。中间进行限制性促进。可植入示范性干预。此阶段的所有趋好性变化都可进行奖励性强化。此阶段的沙盘工作只动作,不描述。忽略患儿的表演性动作和自我言语。
(二)逻辑关系建立阶段。沙盘工作在此阶段延伸到描述和对话。以提问形式进行。主要针对出现的有逻辑关系的沙盘元素进行问话。目的启动患儿对逻辑关系的理解,(注意不期待回答)。通过监护人实施现实人际推进指导。
(三)主题出现阶段。描述不要求全面,尽可能地覆盖逻辑元素,可仍以提问形式进行。沙盘工作推进到概括主题阶段(无论逻辑关联度高低)。注意,可根据对沙盘的理解,商议性地确定主题,寻求对方认同并强化。家庭指导重点在增强人际活动主动性上,目标从家庭向社会的推动。此阶段可参照测评估算的心理年龄进行对应的数学运算和推理讨论训练。
(四)巩固发展阶段。可植入设置性团体沙盘训练。沙盘工作实现正常人的程序步骤内容。但是在要求上要降低。现实训练主要围绕社会功能培育;特长训练和强化。
五、操作技术及技巧
(一)设置性干预。在沙盘元素上,针对此阶段患儿无界限特征特点,可单独设立沙盘工作室,或者单独为自闭患儿设立专用的沙盘用品。主要要求玩具数量可从20—30件起,逐渐增加。在工作模式设置上,沙盘工作过程根据患儿情况可采取患儿与家长直接分离,抽身式分离和陪伴式渐离等方式。
(二)示范性干预。针对患儿规则意识弱和信息接收阻抗等情况,采取玩伴陪同、老师陪同、家长陪同训练等方式进行示范式引导。可不关注患儿是否响应配合,各自独立状态,根据进展情况启动交流。
(三)奖励性强化。对患儿趋好性变化进行的奖励。可通过“代币法”和生理性、精神性满足实现。
(四)人际推进指导。主要针对在家庭中如何建立新的互动模式;在社会互动中学习如何交往和应对交往挫折的心理及技巧进行指导。可通过监护人实现,也可对患儿直接指导。建立课程指导记录,适时进行总结和强化。
(五)设置性团体沙盘训练。指非常规性的成员设置。在成员人造上可以老师、家长、玩伴参与陪同,主要示范式的活动训练患儿社会功能。前期规则训练为主要目标,后期自然性进入沙盘情境。
六、其他注意事项
(一)语言沟通要特别注意。可通过奖励和惩罚交互形式。
(二)阶段性没有时间和次数规律,要根据患儿情况具体掌握。
(三)阶段不可逾越,必须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四)必须全过程对家庭进行指导。患儿训练和家庭指导保持同步。
(五)建议家长尽量不做感统等行为性训练。以疏通训练为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