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大多数人都比较熟悉甲亢疾病,它会给患者带来多饮、多食等症状表现,然而除了这些典型的甲亢表现形式外,甲亢患者的身体还会表现出一些比较明显的症状,通过了解这些外在的甲亢症状,提高甲亢的诊断方法,那么甲亢误诊症状?
误诊一:麻痹大意型
由于患者对自身健康认识不足或重视不够,也不清楚甲状腺的具体位置及其具体情况,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情愿相信生病。误认为是休息不好、劳累或感冒等原因造成,导致患者非常迷茫。
误诊二:心慌为主型
在平时生活中,患者还通常会表现为心慌,心电图检查后常按心动过速治疗。服药后,患者的心慌会暂时缓解,从而放松了警惕,但往往是治标而未治本。当病情变化明显或药物不能控制时,才会想到可能另有病因,耽误了治疗。
误诊三:皮肤瘙痒型
一般情况下,患者的全身皮肤瘙痒甚至奇痒,于是反复就诊皮肤科。因有皮疹和搔抓痕迹,有时会被表象所迷惑,到头来仍然是治标不治本。
误诊四:消化异常型
由于疾病会导致患者的肠蠕动加快,于是大便次数增多,患者误认为是腹泻,有些还合并肝功能损害甚至表现出黄疸,于是会就诊消化科或传染科。
误诊五:神经系统型
通常,患者的情绪变化多样,有的容易兴奋、激动、失眠、紧张;有的患者恰相反,神情抑郁淡漠,使得病情更加不易被发现,多为老年性甲亢。
上述就是甲亢误诊症状的相关介绍,相信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您还有其他甲亢的相关问题,请继续关注本频道的其他文章或者咨询我们网站的专家,专家们会竭诚为您解答疑问。放心医苑网甲亢频道小编祝患者朋友们早日康复。
甲状腺用药有哪些误区?甲亢病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因为甲亢的治疗周期相对较长,用药技巧性很强,很多患者都因用药不当导致病情加重,进而产生不良后果。为此,专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甲亢病用药误区。
一成不变:常用的口服抗甲状腺西药,一般分治疗阶段、减量阶段和维持阶段。
不同的治疗阶段,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的剂量和时间都不一样。有的病人并不了解抗甲状腺药的用药规律,而是一成不变地按照治疗阶段的剂量服用,容易导致服药过量,形成药物性甲减。
药量偏小:有人害怕抗甲状腺药物有毒副作用,认为小剂量比较安全。其实这样不但无效,反而贻误病情,甚至产生耐药性。
时断时续:药物发挥疗效主要取决于它在血液中恒定的浓度。如不按时服药,达不到有效浓度,就可能无法控制疾病发展。有的甲亢病人不按医嘱服药,间断服药,造成疗效不稳定,贻误病情。
疗程不足:甲亢病人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需要1~2年,如果有家族史、治疗复发者,服药时间还需延长。有的甲亢病人通过服药治疗后症状消失,或是检查甲状腺功能正常就自行停药,导致疗程不足,病情复发,加大治疗难度。
多多益善:治疗甲亢病的中药、西药以及辅助治疗药物,均有一定的适应症,有的病人误认为药物越多越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其实恰恰相反,药物配合不当,不仅造成经济上损失,甚至引起毒副反应。
误食碘剂:有的甲亢病人不了解甲亢病的发病特点,把甲亢病当作碘缺乏病,盲目大量食用海带、紫菜等高碘食品,造成治疗更为困难,加重病情反复。
以上内容是对“甲状腺用药有哪些误区?”的简单介绍,希望甲亢病患者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决不能自行用药。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可以登录有问必答网进行提问,我们有专业的医生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