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属于细菌感染,结核杆菌可侵犯人体任何部位(除外毛发、牙齿、指甲),如侵犯肺部,就叫肺结核,肺结核占结核病的80%以上,如侵犯骨骼,就叫骨结核。
新冠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属于病毒感染。
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含结核杆菌的飞沫,健康人吸入而感染。
新冠肺炎:主要以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存在气溶胶传播可能。
临床表现:
肺结核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警惕,还可能伴有咯血、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消瘦、胸痛、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早期也可无明显症状。
新冠肺炎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腹泻等症状。部分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肺结核: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约10%的感染者会发展成为结核病,多在2年内发病。感染了结核菌但未发病者,一般不具有传染性。
新冠肺炎:潜伏期常为1-14天,多数在3-7天内发病,潜伏期时也可具有传染性。
哪些人群容易感染:
肺结核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糖尿病人、免疫力低的人更容易感染。
新冠肺炎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
肺结核:主要以药物治疗,常见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俗称“黄金四联”。一般要持续治疗半年以上,规范全程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可康复。如不规范治疗,会传染他人,甚至发展为耐药肺结核,治愈率低,社会危害大。
新冠肺炎:暂时无特效药,但许多症状能对症处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病情,治疗周期比肺结核短,但发病和进展比肺结核迅速。
肺结核和新冠肺炎都是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有妙招:
(1)咳嗽、喷嚏掩口鼻:在公众场合应对着无人的方向,咳嗽、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如用手遮掩,应尽快清洁双手。
(2)开窗通风:室内保持空气流通。
(3)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公共场合与他人保持距离,不扎堆,减少交谈。
(4)正确佩戴口罩。
(5)勤洗手,外出或手污染后用流动水清洗。外出时可携带消毒湿巾、免洗洗手液清洁。
(6)增强免疫力:锻炼身体、加强营养、充足睡眠都有助于预防呼吸道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