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客网上药店APP

    不懂用药?来咨询专业药师

  • 立即咨询
指导详情

健客网 > 用药指导 > 家庭药箱

成功加入收藏夹

继续浏览
我的收藏
?

氟康唑片有什么禁忌?

来源:健客网    发布时间:2015-04-18

氟康唑片(东信)

参考价格:¥2

立即购买

氟康唑片(依利康)的不良反应如下:1.常见消化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2.过敏反应,可表现为皮疹,偶可发生严重的波脱皮炎(常伴随肝功能损害)、渗出性多形红斑。3.肝毒性,治疗过程中可发生轻度一过性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偶可出现肝中毒性症状,尤其易发生于有严重基础疾病(如艾滋病和癌症)的患者。4.可见头晕、头痛。5.某些患者,尤其严重基础疾病(如艾滋病和癌症)的患者,可能出现肾功能异常。6.偶可发生周围血象一过性中性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血液学检查指标改变,尤其易发生于严重基础疾病(如艾滋病和癌症)的患者。氟康唑片有什么禁忌?

对氟康唑片(依利康)或其他吡咯类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

氟康唑片(依利康)的主要成分为氟康唑。分子式:C13H12F2N6O,分子量:306.28,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氟康唑片(依利康)属吡咯类抗真菌药。抗真菌谱较广。口服及静注氟康唑片(依利康)对人和各种动物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包括免疫正常或免疫受损的人和动物的全身性念珠菌病)、新型隐球菌感染(包括颅内感染)、糠秕马拉色菌、小孢子菌属、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皮炎芽生菌、粗球孢子菌(包括颅内感染)及荚膜组织胞浆菌、斐氏着色菌、卡氏枝孢霉等有效。氟康唑片(依利康)的体外抗菌活性明显低于酮康唑,但氟康唑片(依利康)的体内抗菌活性明显高于体外作用。氟康唑片(依利康)的作用机制主要为高度选择性干扰真菌的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

氟康唑片(依利康)口服吸收良好,且不受食物、抗酸药、H2受体阻滞药的影响。空腹口服氟康唑片(依利康)约可吸收给药量的90%。单次口服氟康唑片(依利康)100mg,平均血药峰浓度(Cmax)为4.5~8mg/L。表观分布容积(Vd)接近于体内水分总量。氟康唑片(依利康)血浆蛋白结合率低(11%~12%),在体内广泛分布于皮肤、水疱液、腹腔液、痰液等组织体液中,尿液及皮肤中药物浓度约为血药浓度的10倍;水疱皮肤中约为2倍;唾液、痰、水疱液、指甲中与血药浓度接近;脑膜炎症时,脑脊液中氟康唑片(依利康)的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54%~85%。氟康唑片(依利康)少量在肝脏代谢。主要自肾排泄,以原形自尿中排出给药量的80%以上。血消除半衰期(t1/2β)为27~37小时,肾功能减退时明显延长。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可部分清除氟康唑片(依利康)。

氟康唑片(依利康)属吡咯类抗真菌药。抗真菌谱较广。口服及静注氟康唑片(依利康)对人和各种动物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包括免疫正常或免疫受损的人和动物的全身性念珠菌病)、新型隐球菌感染(包括颅内感染)、糠秕马拉色菌、小孢子菌属、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皮炎芽生菌、粗球孢子菌(包括颅内感染)及荚膜组织胞浆菌、斐氏着色菌、卡氏枝孢霉等有效。氟康唑片(依利康)的体外抗菌活性明显低于酮康唑,但氟康唑片(依利康)的体内抗菌活性明显高于体外作用。氟康唑片(依利康)的作用机制主要为高度选择性干扰真菌的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

氟康唑片(依利康)口服吸收良好,且不受食物、抗酸药、H2受体阻滞药的影响。空腹口服氟康唑片(依利康)约可吸收给药量的90%。单次口服氟康唑片(依利康)100mg,平均血药峰浓度(Cmax)为4.5~8mg/L。表观分布容积(Vd)接近于体内水分总量。氟康唑片(依利康)血浆蛋白结合率低(11%~12%),在体内广泛分布于皮肤、水疱液、腹腔液、痰液等组织体液中,尿液及皮肤中药物浓度约为血药浓度的10倍;水疱皮肤中约为2倍;唾液、痰、水疱液、指甲中与血药浓度接近;脑膜炎症时,脑脊液中氟康唑片(依利康)的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54%~85%。氟康唑片(依利康)少量在肝脏代谢。主要自肾排泄,以原形自尿中排出给药量的80%以上。血消除半衰期(t1/2β)为27~37小时,肾功能减退时明显延长。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可部分清除氟康唑片(依利康)。

(实习编辑:孙媛媛)

最新医生回答

陈虎医生微信个人号:a18566153671,想咨询更多专业意见,请搜索微信号添加

恶心和呕吐疾病知识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主要症状1.呕吐的伴随症状 呕吐伴发热者,须注意急性感染性疾病;呕吐伴有不洁饮食或同食者集体发病者... 查看详情

相关医院资讯 更多

健康快讯 更多

相关用药指导 更多

王兰

专科医生

好评率:100%

向医生咨询

个人简介:三甲医院名医,医学界泰斗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