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多肌痛or纤维肌痛 一文教你如何鉴别

全身肌肉疼痛,长期无法找到病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这是目前很多慢性疼痛病人面临的窘境。

 
由于很多疾病都会出现以上的表现,这一类疾病也常常容易被误诊。例如,纤维肌痛和风湿性多肌痛,就因为临床症状非常相似,常常被混淆。
 
这两者疾病,究竟有什么区别?又该如何治疗呢?
 
典型症状
 
纤维肌痛,全称是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非关节性慢性疼痛性风湿病。以全身广泛性疼痛以及明显躯体不适为主要特征,常伴有疲劳、睡眠障碍、晨僵以及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
 
风湿性多肌痛的典型症状是颈肩部和上臂肌肉以及髋部、大腿部肌肉僵硬疼痛,晨起全身肌肉酸痛难忍,下蹲难以站起来。
 
好发人群
 
根据美国国家纤维肌痛协会资料显示,全球范围内纤维肌痛发病率约为3-6%,75-90%的患者为女性,多见于20-50岁人群,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风湿性多肌痛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下发病少见,年龄愈大患病率愈高,平均年龄为70岁。85%的风湿性多肌痛发生于60岁以后,男女之比为1∶2,此病可突然起病,亦可隐袭起病。
 
诊断标准
 
纤维肌痛
 
疼痛症状和部位持续3个月以上;
 
疼痛分布于躯体两侧,腰的上、下部以及中轴等部位的广泛性疼痛;
 
18个已确定的解剖点中至少11个部位存在压痛。
 
风湿性多肌痛
 
1、发病年龄≥50岁;
 
2、颈、肩胛带及骨盆带部位至少有两处肌肉疼痛和晨僵,时间≥4周;
 
3、实验室检查提示有全身的炎症反应,化验有血沉和C-反应蛋白的升高;
 
4、对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反应效果比较好;
 
5、受累肌群没有肌力减退、肌肉萎缩以及肌肉红、肿、热等;
 
6、排除其他类似于风湿多肌痛表现的病变,比如类风湿关节炎、多肌炎、肿瘤、感染等。
 
药物治疗
 
研究显示,纤维肌痛发病机制中枢敏化核心的治疗靶点是钙离子通道。
 
此前,临床上多以非甾体类镇痛药、阿片类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等非机制性药物治疗为主,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并伴有极大的副作用。
 
2019年3月16日,普瑞巴林正式在我国上市,作为全新一代神经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其针对纤维肌痛的主要发病机制,是机制性治疗并且循证医学证据充足,被多份指南推荐为纤维肌痛一线治疗药物。
 
风湿性多肌痛的药物治疗主要是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多数风湿性多肌痛的患者在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2天内,症状就可以明显缓解。
 

相关推荐

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糖衣片)
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糖衣片)
用于: 1.缓解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关节炎的关节肿痛症状; 2.治疗非关节性的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 3.急性的轻、中度疼痛如:手术后、创伤后、劳损后、痛经、牙痛、头痛等; 4.对成人和儿童的发热有解热作用。
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英太青)
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英太青)
1.缓解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急性发作期或持续性的关节肿痛症状;2.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3.急性的轻、中度疼痛发性痛经,牙痛,头痛等。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扶他林)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扶他林)
1、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慢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或持续性的关节肿痛症状; 2、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 3、急性的轻、中度疼痛如:手术、创伤、劳损后的疼痛,原发性痛经,牙痛,头痛等。
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扶他林)
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扶他林)
适应症为1.炎性和退行性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青少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骨关节炎和脊椎关节炎。脊椎痛性综合征。2.非关节性风湿性病,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3.痛风急性发作。4.创伤后及术后炎症性疼痛如:创伤后,劳损后,牙痛,头痛等;妇科中出现的疼痛或炎症,例如:原发性痛经或附加炎。 5.对耳、鼻、喉的严重痛性感染可作为辅助治疗药,例如:咽扁桃体炎,耳炎。原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