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 | 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我行动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完满状态。

 

但是直到今天,公众对精神疾病认知率较低,缺乏主动就医意识,导致精神疾病愈来愈严重,专家表示如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超过70%的精神疾病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因此,在今年的“世界精神卫生日”上,我国确定的主题为“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我行动”。

 

精神疾病主要包括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其他精神病、痴呆症和智力残疾等。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剧,心理行为异常和精神障碍者也逐渐增多。

 

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已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已达581万例,而WHO在2017年统计每年全世界因精神障碍自杀的患者达到78.6万人。

 

精神障碍困扰着患者的日常生活,究竟何谓精神健康的标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分别为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因此,患者应该积极正视精神问题,经过系统的治疗绝大多数能够好转和临床痊愈,要尊医嘱不应该擅自停药,家属和社会应给予精神障碍患者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慢慢走出心理障碍,恢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