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手术刀也失手 基因编辑婴儿或面临早死风险

去年,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诞生的消息引起各界热议。通过对受精卵的CCR5基因进行基因编辑,这对双胞胎婴儿天生具备了抗击霍乱、天花或艾滋病的能力,但未知的风险也让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如今,当初的担忧似乎成为了现实。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发表在《自然医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经过基因编辑的双胞胎婴儿将会面临预期寿命缩短的风险。
 
该研究基于英国生物银行研究项目中近41万人的基因信息和健康数据。研究人员发现,在41岁至78岁之间,与只有一个CCR5突变拷贝(CCR5-Δ32)的个体或没有突变的人相比,拥有两个CCR5-Δ32个体的人,死亡率将上升21%。
 
尽管,此前有研究表明,CCR5基因突变可以预防艾滋病毒,但也可能使人们更容易感染其他传染病,如流感病毒和西尼罗河病毒。
 
 
对CCR5-Δ32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至少在某些情况下,“禁用”CCR5基因可以带来某些进化优势。但具体可能带来哪些优势,科学家们仍不了解。
 
“除了基因编辑婴儿涉及到的伦理问题之外,就目前而言,在不了解这些突变全部影响的情况下,去尝试引入突变是非常危险的。在这种情况下,它可能不是大多数人想要的突变。实际情况很可能更糟糕。”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综合生物学教授拉斯马斯·尼尔森说。
 
“因为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多个性状,而且根据环境的不同,突变的效果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我认为任何种系基因编辑都可能有许多不确定性和未知的影响。”该论文第一作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研究员魏表示。
 
早在1996年,科学家就发现CCR5基因控制产生的CCR5蛋白是HIV病毒进入人体T细胞的主要受体之一。一个名为CCR5-?32的基因突变,会导致CCR5蛋白缺失,使得HIV无法入侵细胞。
 
 
2008年,美国男子蒂莫西·布朗在德国接受了含有CCR5蛋白质基因突变的骨髓移植手术,体内的艾滋病病毒奇迹般被清除。2013年,一名患了艾滋病的英国男子在接受了来自一名抗艾捐献者的骨髓移植后,成为世界上第二个体内艾滋病病毒被清除的成年人。
 
因此,CCR5基因也一直是艾滋病预防和治疗的热门研究目标。
 
然而,所有哺乳动物的基因组中都包含一种CCR5,这表明CCR5基因在这些动物的生物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这是一种功能蛋白,它与许多身体功能相关。一般来说,破坏这种蛋白的突变很可能没有好处。否则,进化机制早就破坏了这种蛋白质。”拉斯马斯·尼尔森表示。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学家阿尔西诺·席尔瓦对此观点表示赞同。他认为,“在这一点上,继续对人类基因进行编辑是鲁莽的。无论我们在设计这些遗传学实验时是出于怎样的善意,但我们只是还未足够了解是否应该在这个时候进行。”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