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外卖、烧烤频频,麻辣、冰镇、高温交替,年轻人谁不曾有过几次腹痛、腹泻的经历?
只是,偶尔一两次可以理解为食物不干净、冷热交替刺激。若是经常发生,恐怕得了解一下炎症性肠病(IBD)了。
这是一种包含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的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常表现出腹泻、腹痛症状,甚至会有便血的情况发生。虽然炎症性肠病(IBD)一般起病比较缓慢,但容易反复发作,而且过度疲劳、饮食失调,甚至精神紧张等因素都可以诱发。
除此之外,炎症性肠病(IBD)与年龄也有密切关系,患者多数为中青年人群,年龄特征对于其中的克罗恩病更为明显,15-30岁是克罗恩病发病的高峰年龄段。
而且,在全球范围内,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早在2011年1月的《胃肠病学》杂志上,卡尔加里大学的Natalie A. Molodecky就指出这一趋势。
作者通过75%克罗恩病(CD)和60%的溃疡性结肠炎(UC)研究显示,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上升, 克罗恩病(CD)平均每年增加的发病率在1.2%-23.3%之间;溃疡性结肠炎(UC)平均每年增加的发病率在2.4%-18.1%之间。?
该病在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更常见,在英国、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被发现后,近年来中国沿海地区也逐渐增多。因此,炎症性肠病(IBD)也被称为“富贵病”。
虽然目前研究显示,炎症性肠病(IBD)受上文诸多因素影响,但具体病因却仍不明确,可能是免疫系统收到损害。
虽然炎症性肠病(IBD)是种慢性疾病,不影响寿命,但却影响生活质量。不仅因为严重的时候,可能会造成出血、肠穿孔、肠梗阻等问题,需要手术甚至6-7次以上手术治疗,而且长期手术住院治疗,也会让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就轻一点的病情而言,长期反复的腹痛、腹泻、便血等,也会使患者身体机能受到伤害,出现脱水、贫血等问题。
因此,专家呼吁,炎症性肠病(IBD)应该坚持治疗,控制病情,让患者长期处于缓解期,以减少对生活的影响。
今年世界IBD日是5月19日,借此机会,健客邀请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科,吴小平教授为大家详细讲解《519世界IBD日: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治疗》。
5月19日20:30-21:30,我们将在健客新健康公众号,推送出在线播放链接,欢迎大家观看并在线提问。?
参考资料:
1.《经常腹泻腹痛,要当心炎症性肠病》,好大夫在线,曹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2.《Increasing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th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with time, based on systematic review.》,Gastroenterology.2012-01;142(1):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