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1日是第31个“世界艾滋病日”。
为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唤醒人们采取措施预防艾滋病传播和蔓延,世卫组织于1988年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举办各种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
今年我国宣传主题为“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旨在强调开展艾滋病检测工作对防治艾滋病、实现“三个90%”目标和共享健康生活的重要意义。
明确检测是知晓艾滋病感染状况的唯一途径。倡导通过检测知晓感染状况,进而采取治疗和预防措施,有助于控制艾滋病,共享健康生活,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贡献。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艾滋病防控政策日益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已经建立,防治经费逐年增加,服务网络更加健全,科技支撑作用不断显现,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输血传播基本阻断。全面实施临床用血艾滋病病毒核酸检测全覆盖,经输血及使用血液制品传播病例接近零报告。
二是经注射吸毒传播得到有效控制。落实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和清洁针具交换等防控措施,2017年报告经注射吸毒感染者较2012年下降44.5%,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在治人员艾滋病新发感染率从2012年的0.2%下降到2017年的0.03%。
三是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全覆盖,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2012年的7.1%下降至2017年的4.9%,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四是感染者检测发现力度不断加大。实施扩大检测策略,检测人次数从2012年的1.0亿上升到2017年的2.0亿。
五是抗病毒治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接受抗病毒治疗人数从2012年的17.1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61.0万人,2017年治疗覆盖率为80.4%、治疗成功率维持在90%以上。
六是抗击艾滋病的社会环境不断改善。建立专项基金支持社会组织深入开展防艾工作,社会团体、公众人物、志愿者和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度进一步提升,社会歧视不断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