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十人九胃病”,这可说得一点都不夸张。毕竟胃胀、胃痛、反酸、打嗝、烧心、食欲下降···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会有这些症状。
近5年来,我国19~35岁青年人的胃癌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年纪轻轻就得了胃癌,从确诊到离世不过半月···这样的消息也不罕见了。
据医学统计数字显示,中国肠胃病患者有1.2亿,每年新增40万胃癌患者,占世界胃癌发病人数的42%。
从胃病(最常见的浅表性胃炎)到胃癌,仅有三四步。虽然并不是胃疼几下就一定得了胃癌,但当胃开始不舒服的时候,你就一定要小心了。
从胃炎到胃癌,仅有4步:
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即: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水肿——胃黏膜层变薄、萎缩——肠上皮化生(癌前病变)——胃癌
慢性浅表性胃炎-信号:
胃疼、胃胀,常伴有嗳气、反酸、烧心、恶心、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信号:
不明显,隐痛、腹胀、消化不良,餐后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胃癌-信号:
早期不明显或者无无症状,若有
不明原因且持续不断加重的胃部闷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泛酸、体重下降、疲乏无力、大便变黑,就需警惕了。
阻断胃癌发生,需从源头处掐断
慢性胃炎主要病因:
*细菌感染(主要为幽门螺旋杆菌)、机械损伤、化学损伤(如药物、酒精、十二指肠胆汁胰液反流)及某些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损伤胃黏膜;
*饮食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胃黏膜持续受损且不能及时修复。
胃粘膜长期受损且久治不愈,胃癌就会虎视眈眈。
所以,一旦胃部有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积极接受科学治疗。已换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人,需定期复查。
其实,比起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甚至是已患了胃炎来说,以下不良习惯才是让胃烂掉的真凶,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让胃崩溃的8大恶习,望你心疼心疼你的胃
1、偏爱“重口味”
香辣的不要,泡椒、爆椒、麻辣、藤椒、野山椒的才是真可口;
不咸不淡的不要,薯片、火腿肠、泡菜才叫有滋味;
剩菜剩饭、霉变食物继续吃,烧烤、腌制食物是真爱···
每天这样吃,不只胃会疼得嗷嗷叫,更是给全身器官上酷刑。
2、吃水果对身体好,所以想吃就吃?
没有哪个器官不喜欢新鲜蔬果的,但是再好的东西也不能瞎吃啊。
柿子、山楂、柑橘类、枣等水果就不能空腹且大量地吃。
因为这些水果含有丰富的鞣质(也称为单宁),鞣质在胃内与胃酸、果肉蛋白发生作用,形成胶冻样的物质。鞣质在胃内与胃酸、果肉蛋白发生作用,形成胶冻样的物质。
正常情况下,胶冻很快便被排空进入肠道,可如果胃消化食物不那么顺利,这种胶冻在胃内便会越积越多,继续汇集食物里的蛋白和纤维素,从而越变越大,越变越硬,最后胃石就形成了。
3、抽烟喝酒
在胃镜检查实践中发现,男青年的萎缩性胃炎发病很高,且病情严重程度与吸烟、饮酒呈正相关。
酒精强烈刺激胃部,时日一久可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发生胃炎、胃出血。
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和其他化学物质,刺激胃黏膜,增加盐酸分泌,诱发胃炎或溃疡。
4、大口吃饭,趁热吃
狼吞虎咽,吞下的不仅仅是饭,还有大口的空气,容易引起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给胃造成负担。
趁热吃就更不用说了,这可是口腔癌、食管癌的危险因素。
5、饮食不卫生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有点道理,但不干不净可不等于完全不干净。
毕竟有点不干净但还是可以吃的(无毒害),和完全不干净不能吃(可能有毒害)是两码事。
为什么现在有些人明明不抽烟不喝酒甚至都不怎么熬夜,还是得了一些难治的病?喝的水不干净、吃的饭不卫生,吃喝拉撒光是吃喝2样就不达标,还谈什么健康?
不吃生食、不喝生水,不吃腐坏变质食物是最基本的饮食要求。
6、饿一顿饱一顿
饿得太久——胃酸增多,胃黏膜受损——胃糜烂甚至胃溃疡;
吃得太饱——胃负担加重——胃下垂。
7、熬夜
胃黏膜上皮细胞平均2-3天再生一次,一般在夜间进行。如果经常熬夜,胃肠道得不到必要的休息,胃黏膜的修复能力就会受到影响。
有些熬夜的人还喜欢吃些宵夜,这些食物停滞在胃中,会促使胃液大量分泌,对胃黏膜造成刺激,易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等。
情绪低落对任何疾病的治疗改善都没有好处,长期压抑紧张,神经调节紊乱,也会影响胃黏膜的保护屏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