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用药 走出四大误区五大忌

高血压是一种需要终生治疗的慢性疾病,经医生确诊后,很多患者都会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采取药物治疗,但实际治疗过程中却存在不少误区,有些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高血压用药的四大误区
1.凭感觉服药
许多高血压患者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平时感觉舒适的时候就减量服用或不服降压药物。一旦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就加大药量。殊不知,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为了有效地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每天24小时内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血压忽高忽低或下降过快,不仅不能控制血压稳定,还会诱发患者其他心脑血管疾患。
2.间断服药
有些患者在应用降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有所好转,血压降至正常,就自认为已“治愈”,便自行停药,结果没过多久血压再次升高。如此这般,造成血压反复波动,对人体危害很大,不仅加重病情,还容易使机体产生耐药性,甚至引起“高血压危象”等急症。
3.无症状不服药
一些高血压患者血压虽然很高,却无任何自觉症状。这类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病情缺乏认识,很少服药或从不服药。但是药师提醒,无症状高血压长期不服药,会使病情加重,还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药师建议,定期体检,并留意血压波动是指导高血压用药的重要途径之一。
4.自行选择用药时间
有些高血压患者喜欢睡前服用降压药,认为这种治疗效果会好些,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人在睡眠后,全身神经、肌肉、血管和心脏后处于放松状态,血压比白天下降20%左右。如果睡前服药,两小时后血药浓度到达峰值,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心、脏、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从而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在血管内积聚成块,阻塞脑血管,易引发缺血性脑中风
因此,高血压患者在用药治疗时,只有严格遵照医嘱或在药师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方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有效地控制血压,并减少并发症。
 
高血压是中老年人中常见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治疗,合理地服药降压,不能操之过急地进行降压。为合理使用降压药,你知道病者服药有哪些禁忌呢?现介绍其用药五忌:
1、忌突然停药
长期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如果突然减量或停药,可使血压反跳而引起一系列反应,称为降压药停药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血压突然急剧升高,头昏、头痛、乏力、出汗等;有的因血压骤升而并发心血管痉挛、心肌梗塞或脑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这是由于长期服药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突然停药而出现反射现象,血压反跳升高所致。
2、忌快速降压
血压降得太快太低,使脑、心、肾的供血减少,可诱发心绞痛、肾功能衰竭、缺血性中风等。因此服药时要严遵医嘱,不得擅自增加药量。
3、忌不择时服药
高血压患者以每天上午9-11时,下午3-6时血压最高,午夜最低。因此,研究发现把传统的一天三次服药法,改为在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期前半小时用药,以便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升高。轻度高血压病人忌睡前服药;中、重度患者入睡前只能服白天用量的1/3,而且应在睡前3-4小时服。
4、忌不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血脂浓度是反映用药是否合理的重要程序。有人认为,若治疗6周未见血脂升高,说明所用降压药安全、合理、有效,可继续服用,否则就应改用其它药治疗。
5、忌胡乱用药
降压药品种较多,作用的部位、效果各异,副作用、适应症、禁忌各不相同。因此,用哪种药好,应遵医嘱,忌个人不加选择的乱用药。
以上就是高血压服药的五个禁忌的相关介绍,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了哦!
 
高血压认识中有哪些重要误区?
1凭感觉用药
只要无不舒服的感觉,高血压就无需治疗。这是错误!高血压是用血压计测量出来的,不能“跟着感觉走”来估计血压。
2不愿意过早服药
很多年轻高血压患者担心要一辈子服降压药,降压药会像抗生素一样产生“抗药性”,这是错误的。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血管。
3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自行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达标后,逐渐减少药物剂量和种类,在减药过程中,应当监测血压的变化。
4自行购药服用
有些高血压患者不按医嘱服药,自行听取别人意见,购药服用,这些做法都是盲目性的,有害的。
5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其实不然。一般来讲,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缓慢、平稳的原则,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脑卒中等缺血性事件。
6“灵丹妙药”可根治高血压
不少广告宣称,某种药物、高科技产品、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能根治高血压,不必再吃降压药,这些都是伪科学宣传,干扰高血压的规范治疗,非常有害。
7过分信任“纯天然药“降压
部分认为西药副作用大,纯天然药副作用少。其实,大多数纯天然药降压效果尚未肯定,不要盲目仅仅使用所谓“纯天然药降压”。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