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发展,“微创”这一概念已深入到外科手术的各种领域,它以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势深受患者喜爱。
不过,这种手术方式对于宫颈癌患者来说,可能并非上佳之选。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对于宫颈癌患者,开刀手术可能比微创手术更安全。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的高危型恶性肿瘤,系高危HPV病毒长期持续感染所致。
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50万人新发宫颈癌,27万人死于这种疾病。
在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皆高居第一,每年新发病例约13万人,占世界新发病例26%。
以往,通过开刀手术切除子宫是该疾病早期阶段的标准治疗方法。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一位纽约医生开发了一种在腹腔镜下进行子宫切除术的方法,也就是如今的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自此,这种微创手术成为众多妇科、外科医生首选方案。
然而,美国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微创手术会将宫颈癌患者死亡风险提高65%。
通过对比手术类型对生存率影响程度,研究人员发现,在2461例接受早期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中,四年生存率存在显著差异。
其中,开刀手术患者术后四年死亡率为5.4%。而微创手术患者死亡率高出了近一倍,达到9.1%。
为验证初步结果准确性,研究人员对以往数据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结果发现,在2000—2006年期间,宫颈癌术后存活率基本保持一致。而当微创手术得到普遍应用后,患者生存率每年下降0.8%。
除此之外,《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另一项临床试验也表明,对比两种手术方式,微创手术患者死亡率更高。
对此,研究人员表示,虽然还须做更多研究以确定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但必须让医生和患者对其中的风险有所了解。
实际上,宫颈癌治疗固然重要,但如何预防疾病发生更应引起重视,接种HPV疫苗便是该疾病的一级预防手段。
目前,中国可接种的HPV疫苗分为三种:
二价疫苗。针对HPV16和HPV18型病毒感染(这两种病毒引起的宫颈癌占比高达70%以上),可防控84.5%宫颈癌风险。适宜接种人群为9-45岁女性。
四价疫苗。针对HPV 6、11、16、18型病毒感染,还能预防由HPV6/11引起的尖锐湿疣。适宜接种人群为20-45岁女性。
九价疫苗。针对HPV6、11、16、18、31、33、45、52、58九种亚型,可预防92.1%宫颈癌。在大陆获批的九价疫苗适合16-26岁女性。
在此,期待更多预防措施及更佳治疗方法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