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盛顿邮报15日的报道,哈佛医学院在其发起的一项内部调查中发现,知名心脏病专家皮耶罗·艾佛萨(Piero Anversa)所在实验室的31篇学术论文存在欺骗性数据,引起了心脏病领域的广泛关注。
皮耶罗教授曾发表过100多篇学术论文,还被美国心脏协会(AHA)授予过杰出科学家的称号,这样权威的专家也会学术造假?学术界对此又有怎样的反应呢?
时间退回到17年前,早在2001年的4月,皮耶罗及其团队就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相关论文,声称在心脏中发现了一组证明心脏拥有再生的能力的干细胞,并命名它为C-kit细胞。
同年7月,皮耶罗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心肌梗死的论文,提出心肌细胞再生可能有助于心肌质量的增加。
随后在2003年的9月,皮耶罗又在细胞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成年的干细胞修复受损的心肌组织的文章,可谓是风光无限。
直到2004年自然杂志上的两篇论文直指皮耶罗的实验结果无法被重复,C-kit细胞才首次被业内正式质疑。
然而,这次质疑并没有影响到皮耶罗继续进行相关研究,他拿到了数百万美元(约上千万人民币)的联邦科研经费,成功的将C-kit细胞的相关研究推向了临床试验,也带动了其他心脏病专家参与到干细胞修复心脏的研究中来。
也正因如此,在后续开展的学术研究中,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开始质疑C-kit细胞是否真的能够使心脏组织再生。
由于业内的广泛关注与质疑,2013年1月,皮耶罗的所在单位——哈佛医学院及其附属布里格姆妇女医院决定对皮耶罗实验室开展调查。
到了2015年,由于内部调查工作的全面开展,皮耶罗教授和他的实验室成员们陆续从哈佛医学院离职。
这项内部的调研持续了5年多,一直到本月15日,哈佛医学院及其附属布里格姆妇女医院才在一份联合声明中官宣,“在对皮耶罗实验室的调查中,我们明确发现有31份学术论文存在伪造与篡改数据的情况,并已通知论文相关的所有期刊。”引发了学术界的大震荡。
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心脏病专家乔纳森·爱普斯坦的说法,“这件事情严重影响了那些依据皮耶罗实验室数据来开展研究的年轻研究员们。”
几家收到哈佛医学院来信的期刊对外表示,他们正在商讨是否撤回皮耶罗实验室的相关论文。哈佛方面也表示,涉事论文是否会被最终撤稿,还有待观察。
其实,皮耶罗并不是唯一一位在干细胞研究中被发现造假的教授,2012年获得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日本山中伸弥教授,也曾被发现其研究所论文造假并面向公众道歉。
学术界向来是一个注重诚信和透明度的领域,但愿这次的论文事件能让我们看到学术界最为透明的一面,我们也将继续跟踪此次事件的后续发展。
健客专稿,转载请注明来自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