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有问题?电刺激疗法或可助力神经恢复

 

提到电疗,很多人会想到十年前“磁暴步兵”杨永信一“电”成名的故事。这种网瘾“疗法”将电击疗法推向风口浪尖,变得“面目可憎”。然而,当前真正用于临床的电击疗法并非如此。

日前,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可植入、可生物降解的无线生物装置,旨在通过电刺激加速外周神经再生,从而帮助受损神经恢复。
 
这种装置仅一枚硬币大小,轻薄如纸,但结构精巧。它可包裹受伤的神经,通过外部的发射器进行无线供电和控制,依据指令提供电刺激。当该装置完成使命后,可在体内自然降解,无需手术取出。
 
若发生外周神经损伤时,有时需要对患者施以手术治疗。主要研究者威尔逊·雷博士指出,“我们知道手术过程中的电刺激有助于神经恢复,但手术结束后,伤口闭合将导致无法继续对神经进行干预。”而新设备则可在手术完成后,持续对受伤部位辅以治疗。
 
研究人员将这一设备植入坐骨神经受损的小鼠体内,并以每天一小时的频率提供电刺激,治疗时间分别为0、1、3、6天。治疗完成后,研究人员观察在接下来10周内小鼠神经恢复情况。
 
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接受电刺激时间越长,神经恢复速度越快。
 
该研究由美国西北大学、华盛顿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结果于10月8日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
 
虽然该装置尚未进行人体试验,但研究人员表示,该研究成果在未来有望成为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新选择。
 
除了应用于周围神经的修复外,电刺激技术有望为更多瘫痪者带来“站起来”的希望。
 
最近,美国肯塔基州脊椎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带来了一项新成果。医生将一个特殊装置植入脊髓损伤的瘫痪者体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后,患者在电刺激的帮助下,可以摆脱轮椅,自主行走。
 
这个特殊装置同样用到了电刺激。通过电流刺激神经元,使其重新接受和发射信号,从而通过这个“桥梁”恢复瘫痪部位与大脑的连接。
 
脊髓损伤所致的瘫痪一直被医学界视为不治之症。美国演员克里斯托弗·里夫就因坠马而瘫痪,他曾以超人形象为大众所熟知。为帮助更多拥有同样不幸遭遇的瘫痪者,他和妻子建立了资助瘫痪研究的基金会,此项研究正是该基金会资助的项目之一。
 
目前,植入式神经电刺激在治疗及控制帕金森、癫痫及慢性疼痛等领域已取得较大进展,前景广阔。
 
共同期待这种疗法早日造福于广大患者!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