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补钙?
近年来,中国掀起了一场“全民补钙”的风潮,尤其是在孩子长个儿、父母日渐老去的时候,家人总会叮嘱“多补补钙”。
但实际上,缺钙与年龄无关,即使你是发育完全的青壮年,也有可能缺钙!
儿童
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不佳,爱啼哭、易惊醒,入睡后多汗;
“X”型腿、“O”型腿,鸡胸,指甲灰白或有白痕;
挑食、厌食,白天烦躁、坐立不安;
智力发育迟、说话晚;
学步晚,通常13个月后才开始学步;
长牙晚,10个月后才出牙,牙齿排列稀疏、不整齐、牙齿呈黑尖形或锯齿形等。
青年人
会感到明显的生长疼,腿软、易抽筋,乏力、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倦;
偏食、厌食;牙齿发育不良;
易过敏、易感冒等。
中年人
经常出现倦怠、乏力、抽筋、腰酸背疼、易过敏、易感冒等症状时,就应怀疑是否缺钙。
老年人
脚后跟疼,腰椎、颈椎疼痛;
牙齿过早松动、脱落;
明显的驼背、身高下降;
食欲不佳、消化道溃疡、便秘;
上述自测现象仅做参考,如需确诊,应该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查,项目包括钙平衡测定、骨矿物质含量测定和骨矿物质密度测定等。
圣诞节分割线
6种坏习惯,让钙悄悄溜走
1食肉多
肉是各类食物中钙含量最低的一类,尤其是猪、牛、羊肉。吃肉太多会导致膳食里的总蛋白质过剩,进而增加尿钙的大量流失。
谷物是富含钙及维生素D的一类,饮食中最好适量增加粗粮的摄入。
2吃太咸
人体内的钙是通过与钠相伴从尿中排出的。因此吃盐多,尿钠就排出多,同时尿钙排出量也会上升,身体内的钙流失也随之增加。
3太偏食
女性为了减肥,吃得少且偏食,常以蔬菜和粗纤维食物为主,这样的低蛋白饮食不仅会导致营养不良,还会影响骨的生长发育和骨量。
4不爱运动
在人体代谢活动中,骨组织的发育需要一定的力学强度来支撑。当人体的运动量不够时,骨组织就会自动降低骨量。
下蹲运动和预防骨质疏松和减少因骨质疏松而导致骨折的重要因素,平时出行可以多骑车,上厕所多使用蹲便,增强慢蹲状态的锻炼。
5晒不够
过度防晒会阻止皮肤合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的生成和转化,对钙质吸收有关键作用。
6爱吸烟
大量研究证明,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从而降低骨密度;过量饮酒损伤肝功能,使维生素D的代谢受到影响,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
怎么补钙
补充钙和维生素D
正常情况下,成人每天应饮用250~500毫升牛奶,保证对基本钙量的补充。
饮食中适当增加一些含钙、磷高的食物,如鱼、虾、虾皮、海带、乳制品、鸡蛋、豆类等。
注意,奶类制品的含钙量高,且钙磷比例合适,更加适合老年人。
每天运动半小时
骨骼“用进废退”,最好每天能至少运动半小时,有助于延缓骨量丢失。快走、慢跑、骑自行车、乒乓球,包括扭秧歌都是很好的运动。
尽量多晒太阳
非暴晒季节,晴天可以每天在户外呆20~30分钟,光照时间段以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为宜。
上班族在室内时应拉开窗帘,周末或放假时尽量出门多接受光照。
定期检查骨密度
女性绝经后,应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
老年人、育龄妇女、青少年等钙需求量较大的人群,应该根据自身需要,适量使用补钙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