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能代替消炎药?又一个家长认知误区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中成药的购药误区,为什么要谈这个呢?我们来听听以下的医生和患者的对话:

  关于抗生素
  “医生医生我孩子发烧了!”
  “血常规查了吗?”
  “查了,白细胞高。”
  “哦!是细菌感染,需要吃抗生素。”
  “吃了啊,不管用”
  “吃的什么药?”
  “猴耳环消炎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我不禁有些无奈了,到底是谁给家长灌输了这些中成药是抗生素的?难道就是这消炎两个字在作祟吗?
 
  正确理解消炎药
  医学中抗生素定义:
  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转基因工程菌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我们老百姓接触最多的抗生素为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其次为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或红霉素类抗生素。
 
  那么上面提到的两种中成药又是什么呢?
  猴耳环消炎颗粒
  主要成分
  为猴耳环,又名落地金钱,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化消积。
  主要用途
  用于肠炎、肝炎,痢疾,咽喉肿痛,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小儿疳积。
  主要功效
  为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止泻。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肠胃炎,亦可试用于细菌性痢疾。
  其说明书中写道其抗菌范围广:对呼吸道和消化道的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包括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甲链球菌、乙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耐药金葡萄球菌等均有杀灭作用,是最具有广谱抗菌的天然药物。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主要成分
  为蒲公英板蓝根苦地丁黄芩
  主要功效
  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等。
  其说明书中也写到其对于对呼吸道和消化道的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我们医生,尤其是儿科医生,在门诊中经常被患儿家长以开不开抗生素来定义医术的高明与否,也就是说在患儿家长的心目中,开抗生素的医生是坏医生,不开抗生素的医生是好医生。
 
  清热解毒药不能代替抗生素
  今天在这里我也就一并说了,其实对于明确的细菌感染,是必须使用抗生素的,清热解毒药是不能和抗生素划等号的,我是一名中医儿科医生,但我从不反对使用抗生素,如果该用抗生素的地方不使用抗生素,在原则中就错了!
  比如化脓性扁桃体炎,为链球菌感染,倘若我们不使用青霉素类或对链球菌敏感的抗生素,是非常容易并发肾炎的,或使用疗程不足1到2周,突然停药,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滥用抗生素了。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