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生特,通用名为拉替拉韦钾片,是一款名副其实的抗艾“明星药”,由抗艾“先锋”默沙东公司研发。
这款抗艾药,曾斩获有“医药界诺贝尔奖”之称的盖伦奖,在人类的抗艾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笔。
全球抗艾形势严峻
艾滋病,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一度因极高病死率被称为“世纪杀手”。
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和确认艾滋病,揭开了人类与艾滋病抗争的序幕。
4年后,我国第一次发现了艾滋病病例。
30多年过去了,全球抗艾形势依然严峻。
世卫组织今年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艾滋病已造成3500多万人死亡,仍然属于一项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当前,全球约有3690万艾滋病毒携带者。2017年,全球约有94万人死于艾滋病毒相关病症。
我国的抗艾形势同样不容乐观。作为全球最大的传染病之一,艾滋病也在严重威胁着国人的生命健康。
2010年至2017年,中国艾滋病发病数和死亡人数总体一直呈上升趋势。
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艾滋病报告发病人数为57194人,死亡数为15251人,居全国甲乙类传染病的首位。与前年相比,我国艾滋病报告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增加2834和1160人。
“可以说,目前我国艾滋病发病情况处于一个高发临界点,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防治形势非常严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首席审评员王涛说。
当前,还没有能治愈艾滋病的药物问世,但通过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使病毒得到控制,并有利于预防传播。
世卫组织建议,针对所有艾滋病毒感染者启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这将极大地有利于减少艾滋病毒的传播。
在世卫组织和我国推荐的治疗和预防艾滋病的药物中,抗艾“明星药”艾生特就位列其中。
艾生特的“前世今生”
2007年6月27日,因能满足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艾生特获得FDA优先审评资格。
按照规定,获得FDA优先审评资格后,FDA将在6个月内作出是否批准该药物上市的决定。
2007年9月5日,美国FDA抗病毒药物咨询委员会投票一致推荐,加速审批艾生特。
根据《FDA安全与创新法案》,FDA加速审批的目的在于,加快用于治疗严重疾病并且解决未满足的医疗需求的药品提前获批上市。
一个月后,艾生特于2007年10月12日在美获批,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用,用于治疗HIV-1感染。
艾生特也由此成为FDA批准的首个整合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是指抑制整合酶的药物,即抑制逆转录病毒复制过程,阻断催化病毒DNA与宿主染色体DNA的整合。
2008年7月24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结果称,拉替拉韦和优化背景疗法结合使用,至少在48周内,比单独使用优化背景疗法对病毒抑制效果更佳。
艾生特也因此被誉为是继鸡尾酒疗法出现之后HIV治疗领域的又一个里程碑,并于上市后的第二年斩获法国盖伦奖、美国盖伦奖,此后又于2009年再获意大利盖伦奖。
盖伦奖是国际药物研发领域的最高奖项,由法国药剂师Roland Mehl于1970年在法国创立,1989年和2007年分别在意大利和美国也创立了此奖项,旨在褒奖医疗、科学在研究与创新领域所取得的卓越贡献,被誉为生物制药行业的“诺贝尔奖”。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艾生特已在我国获批上市,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用于治疗HIV-1感染。
2011年12月21日,FDA批准拉替拉韦扩大适应症,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用,用于治疗2-18岁儿童及青少年HIV-1感染者。
在最近公布的美国HIV防治指南中,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仍把艾生特+舒发泰方案当作暴露后阻断的首选方案。
默沙东创始人乔治·默克曾讲过一句话,“我们应当永远铭记:药品是为人类而生产,不是为追求利润而制造的。只要我们坚守这一信念,利润必将随之而来。”
此言不虚!去年,为抗艾而生的艾生特为默沙东贡献了12亿美金的销售额,足见其市场分量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