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影响颜值,胖瘦还能决定寿命!哪种人更长命?

胖子说,我满面红光、体态丰盈、全身充满朝气。

 
瘦子说,我骨骼清奇、行动快捷、做事风风火火。
 
看起来各有各的道理、不分伯仲。到底是每天多吃两碗饭增肥,还是要过午不食去减肥呢?

胖瘦是好是坏,身体说了算!
 
众说周知,老人都喜欢胖。即使看到身材均衡的年轻人,都会说:多吃一点,你看你怎么那么瘦!他们觉得肉越多,抵抗力才会越强,身体才会越健康。那么,事实真的如此?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不是每一块肉,都要对主人忠心耿耿。
 
人体中的脂肪分为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皮下脂肪多的人,一般以梨形身材展现出来(传说中的上身瘦下身胖)。而内脏脂肪占领先锋的,就是手脚纤细、大肚便便的苹果型身材。
 
这两种身材都不好。站队在苹果型身材的人,一般容易患有心脑血管病,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和脑出血。
 
而梨形身材由于下身脂肪多,会引起关节炎、痛经、月经不调等疾病。
 
这么看来,好像瘦子会更长寿。
 
不过根据临床病例显示,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呼吸道疾病主要发生在偏瘦的人身上。他们体内缺乏脂肪,新陈代谢水平比一般人差,所以发生疾病的风险会增大很多。
 
怎么才算胖瘦适中呢?
 
胖瘦不能由体重决定,或者说,只看体重决定胖瘦,过于片面。
 
现在衡量一个人是否肥胖,通常会采用身高体重指数BMI。当BMI指数为18.5~23.9时,属于正常范围,当BMI>23.9,则偏胖,BMI<18.5,则偏瘦。
 
如果说年轻人的胖瘦决定了颜值,那么老年人的胖瘦决定了健康。
 
一般上了年纪的人,发现体重太瘦或者太胖,都要小心「少肌症」的发生。
 
少肌症,又称肌肉减少症。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和肌肉不再强壮有力,慢慢出现衰老现象。
 
据统计,患少肌症的中老年人中,男性占了35.1%,女性为48.1%。
 
少肌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身上的肌肉下垂、松弛,手臂、大腿变成了灯笼袖,无法提起重物或提起后出现手抖。
 
时间一长,骨骼和关节开始受到影响,并同时诱发多种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如何减少患「少肌症」的风险?
 
1、加强锻炼
 
运动能有效保持整体机能,延缓骨骼衰老,防止肌肉流失。平时在家可以做一些抗阻训练,常见的有举哑铃、坐位抬腿、靠墙静蹲。
 
2、补充营养
 
多摄入鸡肉、鸭肉、海鲜等含蛋白高的食物,保持一天一杯奶,再食用300~500g的蔬菜,不仅能预防少肌症,还可以满足身体所需,提高抵抗力。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