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痛风是由于人体嘌呤代谢过程失调或尿酸的排泄异常而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等,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肾功能残缺、主要关节残疾。
其发病机制是尿酸水平逐渐升高达到饱和后形成晶体,尿酸盐晶体沉积在周围关节中,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关节损伤和畸形。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初次发作往往可自行缓解,但因疾病本身特点,会再次或反复发作。随着痛风反复发作和持续的高尿酸血症状态,将累及机体多种器官,并出现多种合并症,对机体造成较大的危害。
预防
1.控制饮食
人体内约20%的血尿酸的来源为食物的摄入,因此在饮食方面进行适当控制,能够使患者体内的血尿酸水平以及痛风的急性发作概率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
(1)选择低嘌呤食物,如牛奶、瓜子、海藻等;
(2)避免摄人内脏、酒精、肉汤等高嘌呤含量的食物;
(3)避免菌类、豆制品等高嘌呤食物摄人;
(4)食用肉类最好进行水煮可去除部分嘌呤;
(5)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调整摄食数量,保证营养充足;
2.多饮水
患者应保持每日饮水量约为2000ml以上,增加排尿量、尿酸排泄量。饮水应以碱性矿泉水、果汁等最好,避免摄入浓茶、咖啡、碳酸饮料等。
3.多运动
保持进行适度的运动,有氧运动更佳,比如快走、慢跑等。运动量要适中,不宜过于剧烈,最好心率不要高于170。运动量要适当,慢慢进行增加,首次为15min;2周时增长至30rain;4周时增长到45min,而后继续保持。
4.控制体重
对患者体重进行适当控制,来达到一个标准值,能够有效预防痛风的急性发作。
5.调整生活方式
戒烟、避免酒精饮料如啤酒等的输入、尽量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食物,早睡早起,注意保暖切勿受凉、舒缓心理压力等。
药物治疗
1.抑制尿酸生成药
临床上主要为别嘌醇或非布索坦,阻止形成黄嘌呤氧化酶,从而减少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代向尿酸的转化,最终降低尿酸水平。
2.促尿酸排泄药
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适合肾功能良好者,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时无效。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应多摄入水,最好使尿量保持在2000m/d,同时口服碳酸氢钠3-6g/d。
尽量减少药物用量来尽快达到血尿酸的控制标准。对患者进行血尿酸的定时检测,检查饮食结构和用药量是否适当,控制稳定后实施适合患者个人的饮食计划。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摄入什么饮食,如何摄入,是患者们都面临的一个大难题。合理调整,满足患者营养需要,且能够帮助血尿酸水平控制,减少用药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