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报告:去年中药材市场价格稳中略降 预计今年将整体震荡调整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6月26日,商务部发布《2017年中药材流通市场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析了2017年中药材国内市场行情和进出口贸易行情,展望了中药材流通发展趋势。
 
去年价格稳中略降
 
《报告》显示,2017年中药材国内市场价格整体保持平稳,略有下滑,品种价格波动幅度收窄;中药材种植受到政策鼓励,家种品种供应量持续增加;野生及动物类药材产能不足,需求稳步增长; 药食同源品种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增长主力。
 
 
 
《报告》指出,2017年随着国际市场回暖,中药材进口出口量双增长,亚洲仍为进出口主要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下,对沿线国家中药材出口大幅增长;贵细中药材进口增速较快,人参产业亟待升级;随着行业标准不断提升,中药材出口品质持续好转;民营企业成为中药材进出口主力。
 
今年发展趋势研判
 
《报告》还对2018年中药材流通发展趋势做出了初步预测,认为中药材品种将出现新行情,中药材市场将预示新变化,中药材产地呈现出新形势。
 
《报告》预计,2018年中药材品种价格将继续震荡调整,走势同2015年相似。其中,家种大宗品价格难以乐观,小品种、野生品种、动物类品种价格则有望走高。2018年,我国部分地区已发生干旱、洪涝、冰雹、“倒春寒”等气象灾害,需继续关注特殊气候因素对中药材整体行情的影响。
 
《报告》预估,家种药材供应量将扩大。近年来,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随着土地确权和中药材种植机械的改良和升级,在我国中北部区域中药材种植面积向农场化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到2020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规模预计超过6620万亩(含林地种植面积)。家种药材供应量在未来几年将进一步增大,特别是机械化种植家种药材供应量需要重点关注。
 
《报告》预测,药食同源品种需求将增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愈加重视科学健康和科学养生。“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提出提出的“预防为主”理论与中医“治未病”理论同出一辙,预计将带来药食同源品种需求量的进一步扩大。
 
《报告》还表示,中药材市场预示新变化,优质中药材需求量扩大,鲜食中药材刺激冷链配送升级,中药材市场交易创新变革。
 
《报告》称,中药材产地呈现出新形势,医药企业加速产地布局,集约化产地加工雏形初现,产地交易日趋活跃。
 
据悉,今年已是商务部连续第5年发布中药材流通市场分析报告。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