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湖北的刘先生在端午节前夕吃了两个肉粽子,可吃完之后却呕吐不止。
到了医院做了胃镜检查才发现,原来粽子堵住了刘先生的“胃出口”(幽门),食物不能从胃到十二指肠了,才出现了呕吐。
刘先生本来就有幽门溃疡的病史,这一下吃了两个粽子,导致旧病复发,幽门堵塞了。
今天是端午节,自古我们都有吃粽子的习俗。可是吃粽子也要注意一些事项,不然可能有危害哦。
一、粽子要熟了吃
超市和菜场卖的都是“熟粽子”,在制作阶段粽子都是煮熟了然后摊凉,再进行包装和售卖的。
但是这样的粽子拿回家后,还是要再加热一次才能吃。
因为糯米不同于大米,本身就很难消化,肠胃对糯米的吸收效率不高。
如果吃的是冷粽子,那么会出现不消化、胃不适、胃胀、腹泻的情况。
粽子不吃冷的,是为了肠胃着想。
加热粽子的方法就非常简单的,放在微波炉里几分钟就熟了~
二、粽子要慢了吃
粽子要慢慢吃,首先是避免出现不消化或者胃胀的情况。
严重的情况是,吃快了导致噎着、窒息,这样的案例每年都有发生。
尤其是吞咽功能不完全的老人和小孩,容易因吃得快导致吞咽不畅。
所以在吃粽子的时候,要小口小口,细嚼慢咽,旁边可以佐一杯温水,方便吞咽。
三、粽子要少了吃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一个粽子的热量约等于两碗米饭。
热量不低的粽子,千万不要吃多了,特别是有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
有研究者表示,吃一个粽子的热量,要跑步8公里才能消耗完。
所以如果要保持身材,那么粽子不能多吃,而且还要减少当天主食的摄入量。
另外,粽子吃多了肠胃是真的不好消化,如果有胃病或者肠胃不好的人,应该减少或不吃粽子。
总结一下,上面的三点都是敲黑板的知识点——粽子不好消化要慢点吃,吃少一点,并且要吃熟的。
粽子虽好,可不要贪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