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愈丙肝的药物问世前,患上丙肝是不幸的。
在得知自己患有丙肝后,美国两个摇滚巨星的做法截然相反,格雷格·阿尔曼勇敢面对,成为一名唤醒人们对丙肝认知的“发言人”,而卢·里德却选择了沉默,直到去世后人才让人们知道。
当然,病情是一个人的隐私,但作为公众人物,如果能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唤醒公众对疾病的认知,绝对是善事一件。
勇敢者:格雷格·阿尔曼
格雷格·阿尔曼,生于1947年12月。他与其兄弟杜安创立的“阿尔曼兄弟乐队”是美国南方摇滚的先驱者,他们曾为南方摇滚风格贡献了《Midnight Rider》、《Melissa》和《Whipping Post》等多首名曲。
2017年5月,格雷格·阿尔曼因肝癌并发症离世。
维基英文百科提供的资料显示,直到2007年,他才被诊断出患有丙肝,他认为可能是自己在20多岁纹身时感染上的。
在被诊断出患有丙肝后的第二年,就在他的肝脏里发现了肿瘤。
在药物治疗未能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后,他在2010年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
2011年,阿尔曼向外界公开了自己与丙肝斗争的经历,成为了“Tune In to Hep C”丙肝项目的一名发言人,与美国肝脏基金会一道,致力于提高人们对丙肝的认知,呼吁二战后的婴儿潮一代去做丙肝筛查和检测。
作为“Tune In to Hep C”丙肝项目的一部分,2011年7月27日,“阿尔曼兄弟乐队”在世界肝炎日前夕,在纽约举办了一场公益音乐会,募集了25万美元的善款,用于提高公众对丙肝的认知。
2017年10月,在阿尔曼去世后,为纪念阿尔曼在唤起公众丙肝认知上的贡献,美国国家病毒性肝炎圆桌会议设立了“格雷格·阿尔曼丙肝领导力奖”。
在与丙肝的斗争中,格雷格·阿尔曼毫无疑问是一个“勇敢者”。
沉默者:卢·里德
卢·里德,生于1942年3月,美国著名摇滚乐传奇、被称为“地下摇滚教父”。他与好友创建的“地下丝绒乐队”被认为是美国1965年之后最重要的摇滚乐队之一。
在他长达30多年的个人创作生涯里,除了录音室专辑,他还参与了电影演出、原声带制作、并且撰写剧本,出版摄影集。
2013年10月,卢·里德因肝癌并发症离世。
然而,与格雷格·阿尔曼不同,在得知自己患有丙肝后,卢·里德并未选择将病情公之于众。
直到他去世,人们才知道,他患有丙肝。
据报道,卢·里德是在早年注射毒品时感染上丙肝病毒的。
所以,要远离毒品,远离毒品,远离毒品!
虽然卢·里德在世时没能及时发声,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唤起公众对丙肝的重视。但在他去世后,他的好友洛瑞·安德森在纪念他时,还是以他与丙肝的斗争为例,呼吁人们重视丙肝的危害。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一直遭受着丙肝的折磨。最初,他接受的是干扰素治疗,副作用很大。”洛瑞·安德森说。
“2013年5月,他接受了肝脏移植,看上去很成功,身体看上去恢复得也不错。然而,不久他移植的肝脏也出现了衰竭,再也没有办法挽回了。” 洛瑞·安德森接着说。
有媒体评论认为,丙肝患者及其家人面临的众多挑战之一,就是公开讨论这一病情,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丙肝,素有“沉默的杀手”之称,是因为其具有高隐匿性、高漏诊率、高慢性化等特点。
慢性丙型肝炎的隐匿性非常高,有些丙肝患者可能在患病后20年内不发生任何症状,容易让人忽略。
不过,随着以“吉一代”索华迪为代表的一系列直接抗病毒药物的问世,现在人类已经可以治愈丙肝了。
以最近刚刚在华获批上市的丙肝创新药“吉三代”丙通沙为例,作为首个无需考虑丙肝病毒患者基因型和肝纤维化程度、每日一次的单片剂治疗方案,只需12周,便可彻底清除丙肝病毒。
临床研究表明,“吉三代”丙通沙对基因2型丙肝患者的治愈率高达99%,对基因3型丙肝患者的治愈率高达95%。
此外,丙通沙对基因1型、基因4型、基因5型和基因6型丙肝患者的治愈率也很高,整体治愈率在97-100%之间。
世卫组织肝病项目负责人赫恩夏尔称这些直接抗病毒药物的问世是丙肝治疗领域的“革命性”成果,为在全球消灭丙肝提供了可能。
当然,在人类消灭丙肝的过程中,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而提高公众对丙肝的认知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