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容易走神?专家:走神与多动易并发


5月23日,国家卫健委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有关专家介绍青少年精神卫生、用眼卫生和营养健康等科普知识。

北大六院儿童病房主任曹庆久在回答记者关于孩子上课容易走神这一问题时表示,孩子上课容易走神,我们要分情况,如果偶尔走神,对他学习没有太多影响,可能很多孩子都有,不用特别的关注,如果孩子走神很明显,影响他学习就要关注了。

持续或者长时间的走神可能有几种原因。第一种原因,孩子对于学习没有兴趣。很多孩子都有偏科现象,这个孩子喜欢科学,那个孩子喜欢语文。还有的孩子由于不太喜欢那个老师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所以对于偏科或者不喜欢老师原因的注意力不集中就要改善我们的课堂设置,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的生动,对孩子更加有吸引力,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使孩子注意力提高。

第二种情况,很多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因为他学的知识他都会了,现在孩子报的辅导班很多,很多辅导班的内容和学的内容是一样的,所以学校老师讲内容的时候他已经会了,上课就没有兴趣了。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要注意报辅导班的时候不要报和上课内容一样的辅导班,比如数学、语文,在学校讲课新鲜知识对于孩子更有吸引力。

第三种情况,很多孩子某一方面能力比较弱,比如学数学就比较困难一些,因为学不会也会对学习没有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家长、老师要针对孩子的薄弱环节,重点给予他辅导、给他一些练习,使他能够跟得上,跟得上他的注意力就更能够集中了。

另一种孩子,上课的时候注意力特别分散,还有动作增多,上课坐姿不好,动来动去,和同学说话,不仅在学校表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在家里表现出作业做的慢、拖拉,做的比较粗心,平时做事也是丢三落四、虎头蛇尾的,并且他在多种场合都会有这种表现,这种情况在我们医学上有一个名词叫“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障碍”,俗称多动症,这种孩子也是我们在学校中发现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很主要的原因,因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障碍的患病率还是挺高的,大约5%左右,这种孩子主要是自控能力差导致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同龄孩子比比较弱。

对于这种孩子,我们一定要进行积极的行为干预,如果影响学习、影响生活比较明显,必要时做一些药物干预。大体就是以上这些方面的原因。

北京回龙观医院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刘华清也表示,容易走神的这个问题,确实和多动合并存在。有一个早年的儿童精神分析理论可以指导我们家庭养育的实践。在走神和多动孩子的生活历史当中,尤其在早年的生活当中有过被分离、被抛弃的体验。一些家长工作很忙、很紧张,在孩子7个月、8个月、1岁,将孩子送到祖父母身边抚养,就很容易引起注意力和多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门诊当中经常可以感受到,这些孩子早年有过被迫分开,到5岁、6岁才回到父母身边上学,他用多动、注意力等不好的问题来吸引亲人的关注和重视,当亲人的关注和重视、打骂、批评、暴力对待的时候,孩子注意力和集中的问题更是个大问题。

“所以,要让0-6岁的孩子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有天然的联系,这样心理健康更好,会避免将来在青少年期出现更大更多的心理卫生问题。”刘华清表示。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