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够不够力,看脚力就知道,因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人人有脚会走路,但是,走路方法对了,不但心脏有保固,也能让人回春。不妨学习从“走路方法”到“会走路的身体”的捷径方法,让腰围瘦、腿变细、体重自然减轻,尤其能击退疲劳、强化心肺与肌力,打造精、瘦、美体型!
会走路的身体才能拥有健康
近年,走路运动被当作健康的方法,而受到瞩目,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走路”不等于“会走路的身体”,要有“会走路的身体”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拥有“会走路的身体”的人,能够充分活用人类与生俱有的构造和机能;相反地,没有“会走路的身体”的人,则无法善用自己身体构造,容易使身体的某个部位处于疼痛中。
走路回春法4诀窍:放松→地基→感觉→平衡
成为“会走路的身体”就是迈进理想的身体,也能达到回春效果。什么是“走路回春法”?日本瑜珈老师石田美由纪在其新书《走路回春法: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下半身决定身体的健康,但,你会走路吗?》中提出有以下4个步骤:
第一步:首先是放松身体,让原本迟钝的感觉器官苏醒,也会对身体的歪斜和不顺变得敏感。
第二步:整顿作为身体“地基”的下半身骨骼,“地基”建得好,身体机能就会跟着提升,心脏的稳定度也会增加。
第三步:重视身体的感觉,因为身体的地基就是心的地基。若能感觉身体歪斜,自己会有调整的能力;反之,若地基不稳,呼吸也会跟着混乱,甚而影响到自律神经,你会觉得身体怪怪的,心也变的经常急躁不安。
第四步:学会平衡。学会“用力”,就也要会“卸除力气”,就像呼吸一样,“吐气”与“吸气”一样重要,本书除了教你练好走路之外,也要利用泰式疗法,让你用力的身体得到放松与平衡。
强化脚力:深层肌肉和表层肌肉良好平衡
要强化脚和腰,就要锻炼深层肌肉,让深层肌肉和表层肌肉有好的平衡。位于身体内侧、靠近骨骼的深层肌肉(英文称为innermuscle),由于自己不易触碰到,所以是难以有所感受、也难有知觉的筋肉。
“深层肌肉”是最早被使用的肌肉,包括:活动下巴、撑起头颅、坐下、爬行,一直到能站立,都要靠深肌肉,它也成为活动核心的肌肉;上了年纪,变得年老体弱,变得难以下床,即便如此,它也是使用到最后的肌肉。总之,是帮助我们一辈子“担负活动之基本任务的肌肉”。
另一方面,位于身体比较内侧的肌肉,即“表层肌肉”,由于位在身体表面,所以容易触碰到、容易意识到。表层肌肉,是从幼儿站立、蹒跚学步等独自站起时开始,为了帮助深层肌肉而发达的肌肉;它也可以说是,为了站得更稳、前进更迅速,而“担负附加价值之任务的肌肉”。
走路经常使用到重要肌肉:中殿肌、脊椎起立肌
根据解剖学来看,中殿肌、脊椎起立肌是牢固厚实的肌肉,也是走路经常使用到的重要肌肉。所谓“中殿肌”是臀肌肉的一部分,连结髋关节和骨盆的深层肌肉,而且要获取左右平衡的稳定,以免摇摇摆摆,因而在站立和走路上,它是重要的肌肉。至于“脊椎起立肌”,是从后头部到骨盆的长条肌肉,能够使用到深层肌肉,就能感受到走路的效果。
中殿肌、脊椎起立肌是牢固厚实的肌肉,也是走路经常使用到的重要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