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就是产生尿液的地方。肾脏产生尿液进入一个叫肾盂的地方,尿液接着通过肾盂进入输尿管,流入膀胱,最后经过尿道排出。尿液从产生到排除体外的一个“流水线”就是我们常说的泌尿系统。肾积水就是尿液在产生了以后,不能顺利的往下走,“流水线”在中间掉了链子,肾脏就会被尿液撑的越来越大,越来越薄,严重的会影响到肾脏的功能。
其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是小儿先天性肾积水的常见病因,多达85%的小儿肾积水是因此引起的。男孩较女孩多见,左侧积水多于右侧。
临床表现
腹部肿块:腹痛发作时肿块增大,大量排尿后肿块可减小。
腰腹部间歇性疼痛:疼痛可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血尿:发生率在10%-30%之间。
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5%,一旦出现常伴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高血压。
肾破裂:因为腹腔内有大量尿液,在病儿受到直接暴力或跌倒容易导致肾破裂。
肾功能不全。
辅助检查
B超:B超检查简单方便,许多家长在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可通过B超检查发现肾积水的情况,因为对该病的不了解,往往会出现过分紧张的情绪。其实,大部分胎儿发现的肾积水都属于一过性肾积水或者生理性肾积水,可慢慢自行缓解,使用B超定期复查既可。只有一小部分在复查过程当中积水的情况没有缓解,甚至渐渐加重,这时候就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来明确是否存在泌尿系梗阻的情况了。
磁共振成像(MRU):用于了解泌尿系统的形态,帮助医生诊断,了解梗阻段的位置,形态,范围等。
肾核素扫描(ECT):ECT检查能用于评价两肾的功能,对于明确存在肾盂输尿管狭窄的患儿来说是随访观察肾脏功能变化的重要检查。
治疗
孩子是先天性肾积水,考虑是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了,是不是就必须马上手术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肾积水如果没有症状、没有迅速进展或者严重损伤肾功能的话,可以B超和肾核素检查随访观察。但是出现下列情况,医生就会建议手术了。
1)手术指征
明显梗阻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
全肾功能损害或分肾功能损害(肾功能低于40%);
密切观察下肾积水进行性加重;
并发泌尿系统结石或感染、高血压等。
2)手术年龄:需要手术者,一般不受年龄限制。
3)手术方法:小儿肾积水手术一般都是一次性根治,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常用的手术方式称为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手术。就是通过手术切除病变段输尿管及少部分肾盂,重建肾盂输尿管交界处,使尿液能顺利流入输尿管。为了追求达到解除梗阻同时尽量减少患儿的创伤的治疗效果,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手术的手术方法在不断改进:
传统开刀的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手术方式成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小切口微创的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适合用于2岁以内的患儿,尤其是左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左侧手术部位无肝脏妨碍),手术切口仅有1.5cm,手术创伤小,患儿恢复快。
腹腔镜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已开展成熟,缝合要求及引流方式同开放手术,成功率已接近开放手术。双侧肾积水时使用此法较为合适,当然具体的情况还是要根据患儿具体而定。
机器人手术也在一点点进入我们的视野,相信能带来让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手术预后
梗阻解除后原有的症状消失,肾功能及肾实质的厚度可有一定的恢复,术后定期(每3个月)随访肾脏B超。术后6个月恢复最明显,术后1年基本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