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防骨松,补钙还能预防高血压?

 钙质,最常被联想到的健康议题就是成人骨质疏松和孩童的骨骼发育,许多人不知道的是,钙质也有稳定血压的一大功臣,长期钙质摄取不足唯恐增加高血压的风险。然而,预防高血压,每天该补充多少钙质?吃钙片行不行?什么时间吃比较好?快看看营养师怎么说!


台湾“健康署”估算:460万人罹患高血压
 
骨质疏松症因病程缓慢、不容易被察觉而有“沉默杀手”的封号,但比起骨松,高血压平时没有明显症状,却会深深影响心脏和脑血管健康,严重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发作致死,对健康的威胁性更不容小觑!而根据台湾“健康署”2013至2015年台湾民众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结果,20岁以上台湾人的高血压盛行率达24.7%,估计有460万人,平均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压。
 
根据台湾“国健署”调查的数据估算,台湾约有460万名成人罹患高血压。

放松一下肌肉!补充钙质也能预防高血压
 
对于高血压这个肉眼不易发觉的敌人,该如何抵御呢?除了养成定期量血压、正常作息和规律运动的习惯,“吃”也很重要!许多人都知道若身体内有太多的钠离子滞留,会影响肾脏排水,导致积水并增加血压,因此需适度补充钾离子,以帮助排水和调控血压。但多数人不晓得的是,每天摄取足够的钙质也能预防高血压!
 
台湾千禧之爱健康基金会营养师高绘雯说明,高血压的一部分形成原因是心血管旁的平滑肌过度收缩所导致,而钙质有放松肌肉的作用,可进而稳定血压。一旦身体处于长期缺钙的状态,心血管肌肉老是紧绷,血压不飙高也难。
 
牛奶及乳制品的钙含量多,是不错的钙质补充来源,但干酪的制作过程多添加盐,钠离子较高,不利于血压控制。

预防高血压巧吃3大高钙食物
 
钙质可以预防高血压,但每天该补充多少钙才够呢?研究发现想要预防高血压,每人每日至少需摄取800至1200毫克的钙质才够,偏偏根据台湾“国健署”的调查,超过9成以上成人每天钙质摄取量未达1000毫克的饮食指南建议,也就是说几乎人人,包括你和我,都可能暴露在高血压的风险之下。

对此,高绘雯营养师建议民众平日多摄取3大类高钙食物,优先级分别为:
 
1.牛奶及其乳制品:乳制品包括优酸酪、酸奶等,皆属于动物性来源的钙质,人体吸收率佳。但需注意的是“干酪”,虽然含钙量与牛奶相当,但加工过程会加入大量盐巴,含钠量较高,因此不宜多吃。
 
2.小鱼干和樱花虾:其骨头和外壳都含有丰富的钙质,也是很好的动物性钙质补充来源,但烹调应以清淡为原则。另外,鳗鱼、鳝鱼等可以连骨带肉一起吃下肚,也是补充钙质的好方法。
 
3.豆干:豆干是用豆浆加工制成的食品,制作过程中会使用到添加钙的凝固剂(例如:石膏),因此相较于几乎不含钙的豆浆、含少量钙的嫩豆腐,豆干的含钙量相对要高。
 
高绘雯营养师提醒,民众吃钙片时,宜把握不过量、分次补充的安全原则。

吃钙片提高心脏病风险?分次、控量,免烦恼
 
至于被当作高效率补充法的钙片,2016年年底《美国心脏协会期刊》刊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一篇研究,认为相较于从天然食物摄取钙质的人,服用钙质补充剂者日后出现血管钙化和罹患心脏病的风险显著提高。
 
但,高绘雯营养师认为不用过于紧张,因为台湾人通常钙质摄取不足,适度补充反而才能维持正常身体机能。且虽然钙片等钙质补充剂的浓度高,但因成分组成结构的关系,进入人体的被吸收率可能打折,因此一般人若依照建议,每天分次补充含钙量500毫克以内的钙质补充剂,通常不会有太大的疑虑。

用钾换钠,小心“低钠盐”有陷阱
 
除了透过新鲜食物补充钙质之外,预防高血压,更重要的饮食原则还是在于“低钠”,平时尽量避免酱类和经加工的高钠食物。另外,为了健康挑选低钠盐时,需注意少掉的钠可能改用钾取代,合并有肾脏或心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应谨慎使用,以免增加肾脏的代谢负担,影响体内的水分平衡,反而不利于病情控制。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