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补充电解质!2秘诀聪明挑选运动饮料

 “运动后喝水不够,喝运动饮料就好”的广告印象深植人心,但让您运动后喝运动饮料的理由,究竟是能量补充比较快速呢?或者只是因为运动饮料的淡淡酸甜味,较能刺激运动后的味蕾?另一方面,运动饮料真的比白开水更好吗?且听营养师怎么说!


白开水VS运动饮料,运动后喝哪个比较好?
 
一直以来,“运动后该喝水?还是喝运动饮料?”都是运动族心中的疑惑,而近年随着投入运动健身的人增多,相关议题终于被搬上台面,引发热烈的讨论。营养师温昭铭表示,运动过程中可能会流失水分及电解质,但运动后该喝水或运动饮料补充,关键取决于“运动强度”,如果运动不是很剧烈的话,其实可以补水分就好!
 
如果是较剧烈的运动,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流失量较大,此时除了补充水分之外,也可以直接饮用运动饮料,运动饮料当中含有钠、钾、钙、镁等电解质,有助于剧烈运动后电解质流失的补充。

运动饮料是什么?标准局有规范!
 
依据经济部之台湾标准CNS规范,“运动饮料系具可调解人体电解质功能之饮料”,可用糖、酸、盐类、果蔬汁及食品添加物等原料调整风味,但应符合“具良好风味,无异味之液体”、酸碱值介于pH2.5至3.8之间、无外来夹杂物及异物、相关电解质有一定的浓度规范等条件。
 
运动饮料的电解质浓度,钠离子应在552(单位:μg/mL)以下、钾离子195以下、钙离子60以下、镁离子24以下、氯离子639以下、磷酸根离子190以下。
 
运动饮料因含有不同比例的液体、电解质和碳水化合物,而有“高渗透压”、“等渗透压”、“低渗透压”的区分。

低钠、少糖、高渗透压,运动饮料该怎么挑?
 
然而,坊间运动饮料种类多,分别以“低钠”、“少糖”、“高渗透压”、“含胺基酸配方”等特色为要求,大家该如何挑选呢?温昭铭营养师提供“选购2秘诀”作为参考!

秘诀1:看看渗透压是多少?
 
运动饮料因含有不同比例的液体、电解质和碳水化合物,而有“高渗透压”、“等渗透压”、“低渗透压”的区分。一般来说,葡萄糖(碳水化合物)浓度在8%以上的运动饮料可被归为“高渗透压运动饮料”,葡萄糖浓度4%至8%者为“等渗透压”,葡萄糖浓度低于4%或纯水则为“低渗透压”。
 
温昭铭营养师建议,高强度运动者可以选择补充高渗透压的运动饮料,有助快速补充身体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也能立即提供糖的储备。但需注意的是,饮用时要避免牛饮,每次以100至150毫升为原则,多次少量补充,才能避免造成身体的负担。
 
运动量不足或运动强度不高的人,千万别拿了高渗透压的运动饮料就直接喝,非但无法补充水分,反而会加速身体内水分的流失。一般来说,中低强度运动的人,建议补充等渗透压的运动饮料就好,此电解质比例与人体相似。而从事短时间低强度运动或一般性解渴,建议选择电解质含量较低或者不含的“低渗透压运动饮料”或白开水。

秘诀2:注意其他添加物有什么?
 
糖、酸、盐类、果蔬汁及食品添加物,都是可以合法用于调整运动饮料风味的原料,但现代人饮食常摄取过量的钠,因此建议挑选运动饮料时要“低钠”,成人每日钠摄取量最好不要超过2400毫克。
 
至于糖量,只要在不超过每日总热量10%的前提下,民众可以依据运动的强度来适度选择糖份,不一定要少糖。而胺基酸部份,研究显示在运动时补充支链胺基酸(BCAAs),可能有助于改善运动造成的中枢疲劳、延长耐力运动时间与增进运动表现。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