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心脏病,可以每天吃点阿司匹林来预防吗?

1.阿司匹林适合哪些人群?

 
2016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布《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指南》,强调患者与医生共同决策的重要性,指出阿司匹林使用应个体化,应权衡利弊,考虑患者偏好等因素,实际用药一定要遵医嘱。
 
USPSTF关于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的具体指南推荐如下↓↓:
 
1.年龄50-59岁,10年心脏病发作和卒中风险≥10%,无出血风险增加,预期寿命至少10年且有服药意愿的人群,推荐每日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B级推荐)。
 
2.年龄60-69岁,10年心脏病发作和卒中风险≥10%,无出血风险增加,预期寿命至少10年的人群,推荐更为个体化用药,即在获益与潜在风险中更重视获益的人群可选择每日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C级推荐)。
 
3.年龄50岁以下或70岁以上人群,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证据不足,未来研究需进一步验证(Ⅰ类声明)。
 
2.什么是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英语:Aspirin),也叫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也可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因此被称为“万灵药”。

3.阿司匹林如何起到作用?
 
多数情况下,心脏病发作和卒中发生的原因是:脂质斑块破裂后血凝块形成,阻塞心脏或大脑血管导致相应损伤。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凝块形成,从而发挥作用。

4.阿司匹林有何益处?
 
目前已有多项大型试验研究阿司匹林在无心脏病发作或卒中病史人群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阿司匹林可预防非致命性心脏病发作和卒中,在预防死亡方面也有轻微获益。
 
5.阿司匹林潜在不良反应有哪些?
 
阿司匹林最大的潜在不良反应为出血,最常见出血部位为胃肠道。除了引起消化道出血,偶尔也会导致颅内出血,但是较为少见。
 
阿司匹林出血风险因人而异,男性、老年人群、既往有胃溃疡病史、长期服用布洛芬或类固醇激素等抗炎药以及长期服用华法林和氯吡格雷等抗栓药物的人群出血风险较高。另外,出血风险随着阿司匹林剂量增加而增加,因此,推荐低剂量阿司匹林(75-100mg)作为一级预防用药剂量。
 
注意事项
 
1.阿司匹林肠溶片在晚上睡觉前服用比较好,理由如下:
 
第一,根据消化科专家介绍,要让阿司匹林肠溶片在空腹状态进入肠道,需要至少2-3小时。而进餐后胃排空要3小时左右,这样一来,无论是早餐前,以及三餐之间都没有很好的时间点符合这一要求,而睡前则距离晚餐一般都有3小时以上,可以算空腹,胃pH值应该足够保证酸性。
 
第二,心脑血管的不良事件大多数发生在清晨和上午,而口服阿司匹林到吸收入血发挥作用需要3-4小时以上,早餐服药无法很好覆盖上午的高峰期,而睡前服用恰好可以在清晨进入血药浓度的高峰期,让阿司匹林更有效。
 
2.阿司匹林肠溶片不要掰开或咬碎服用,否则肠衣就失去作用,会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

相关推荐

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
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
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
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
预防存在以下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成人非瓣性房颤患者的卒中和全身性栓塞(SEE): ·先前曾有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全身性栓塞 ·左心室射血分数<40% ·伴有症状的心力衰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2级 ·年龄≥75岁 ·年龄≥65岁,且伴有以下任一疾病:糖尿病、冠心病或高血压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倍他乐克)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倍他乐克)
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神经官能症等。近年来尚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此时应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使用。
盐酸胺碘酮片(可达龙)
盐酸胺碘酮片(可达龙)
1.房性心律失常(心房扑动、心房纤颤转律和转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 2.结性心律失常。 3.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危及生命的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室性心律过速或心室纤颤的预防)。 4.伴W-P-W综合征的心律失常。 依据其药理学特点,胺碘酮适用于上述心律失常,尤其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心力衰竭)。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