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护理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按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指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持续增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一、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监测血压的动态变化,了解患者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有无减轻,密切观察、及早发现高血压危象和心、脑、肾等靶器官受累的现象。
 
2.患者血压高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午后控制水分的摄人,以减少夜尿次数。科学地安排治疗、检查的时间,避免干扰休息。
 
3.适量运动坚持体育活动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从轻度或中等强度的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
 
(二)饮食护理
 
1.限制钠盐摄入,WHO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我国膳食中约30%的钠来自烹调或含盐高的腌制品,因此限盐首先要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少食各种咸菜及腌制食品。
 
2.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有降压及预防脑卒中的作用。
 
3.维持足够的钾、钙摄入。应用利尿剂患者应尤为注意。
 
(三)症状护理
 
1.头痛,头晕除因高血压疾病本身所致的头痛外,部分患者在接受扩血管治疗后会产生头痛和直立性低血压的副作用。
 
(1)评估患者头痛的情况,如头痛程度、持续时间、是否伴有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伴随症状。
 
(2)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从卧位到站位前先坐一会儿。卧床休息时将头部抬高。如起床活动时头晕应立即坐下或躺下。
 
(3)血压不稳定或症状加重时必须卧床休息。
 
(4)尽量减少或避免引起或加重头痛的因素,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
 
(5)监测血压,发现血压变化时立即与医师联系,及时给予处理。
 
2.恶心、呕吐
 
(1)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呛入呼吸道而发生窒息。保持床单位整洁,呕吐后协助患者清洁口腔。
 
(2)遵医嘱使用止吐药物。
 
3.高血压危象
 
(1)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一切不良刺激,保证良好的休息环境,持续监测血压和尽快应用适合的降压药。
 
(2)安抚患者,做好心理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3)遵医嘱给予药物进行降压治疗,注意监测血压,防止血压过度降低引起肾、脑或冠脉缺血。
 
(4)多巡视,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
 
(5)嘱患者定时服用降压药,保证血药浓度。
 
(四)用药护理
 
目前临床应用的一线降血压药可分成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n受体阻滞剂。
 
1.利尿剂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常用药物有氢氯噻嗪和氯噻酮。
 
2.β受体阻滞剂可致心动过缓,抑制心肌收缩力,增加气道阻力,诱发支气管哮喘。常用药物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
 
3.ACEI类可引起干咳、皮疹、血细胞减少、血管性水肿。常用药物是卡托普利
 
4.钙拮抗剂可引起面红、头痛、头晕、皮肤瘙痒。常用药物有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萆。
 
5.血管紧张素n受体阻滞剂不良反应少,常用药物有厄贝沙坦和氯
 
沙坦。
 
(五)健康指导
 
1.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和稳定的情绪。
 
2.指导患者学会观察血压,教会家属或患者正确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选择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符合国际标准、检验合格的电子血压计。使用大小合适的袖带,固定体位测量血压。正确判断降压效果,及时调整用药,合理安排生活方式,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我保健能力。
 
3.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常用的运动强度指标可用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170次/分减去年龄。
 
4.指导患者熟悉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辨别其副作用,便于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或变更用药。为了用药安全,嘱咐患者定期复诊,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5.预防便秘养成每天大便的习惯,每次排便应有充分的时间。增加蔬菜、水果、高纤维食物的摄取量。必要时给予通便药物。
 
6.急症处理突发血压升高时,应全身放松,静卧休息,立即舌下含服硝苯地平10mg或其他降压药物,稍觉缓解后即到医院就诊。如出现心前区疼痛或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以及夜尿增多、少尿等,均应及时就诊。
 
二、主要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与高血压危象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与头晕、视物模糊有关。
 
3.疼痛头痛与应用降压药物有关。
 
4.知识缺乏与患者文化程度及特定信息来源受限有关。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