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冒的类型
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生于气候骤变及冬春时节,常见症状是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风寒感冒:常流清鼻涕,怕冷;风热感冒:常流浊或黄,咽喉红肿,口干渴。暑邪感冒则常发生在夏天,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口渴心烦,食欲不振,或者腹泻。
2.预防措施
1、居室应注意通风,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被褥,一般情况下,不宜穿盖太多;
3、在流感期间,不带婴幼儿到患感冒的人家去,也不到公共场所或人群拥挤的地方去,也可制作葱白口罩(葱白适量切片,夹在口罩中)戴上;
4、经常户外活动;
5、家中有感冒者应戴口罩,在患病期间尽量少与婴幼儿接触,可在医生指导下,可用某些中医药物进行预防,以提高抗病能力。
3.食膳保健
风寒感冒:
1.姜糖苏叶饮:生姜3克,柴苏叶3克(新鲜10克),红糖10克。将生姜洗净切成丝,紫苏叶洗净后切细,同放入茶杯内,加滚开水冲泡,10分钟后滤取药汁,加入红糖溶化。趁温热喂服。每次10-30亳升,每日3次。
2.紫苏粥:紫苏叶5克,梗米50克,红糖适量。梗米用清水淘洗干净,锅内加入适量水,加入紫苏叶,煮沸一分钟,去渣取汁备用。梗米加水煮粥,待粥熟时再加入紫苏叶汁和红糖,搅匀即成。早晚服用。
风热感冒:
1.双花荷蜜饮:金银花,野菊花各10克,生山楂5克,薄荷5克,蜂蜜适量。浸泡半小时,连水一齐入砂锅,大火煮沸后小火再煮3分钟。滤去药渣,取药液,加入蜂蜜。每次15-30毫升。
2.白菜绿豆饮:大白菜根数个,绿豆30克,白糖适量.先将绿豆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用中火煮至半熟,将白菜根洗净,切成片,加入绿豆汤中,同煮至绿豆开花,菜根熟烂,即可食用。
3.百合梨藕汤-鲜百合30克,,梨100克,莲藕50克,食盐少许.先将百合洗净,莲藕洗净切成小块,梨洗净切成小块.把梨和莲藕放入清水中煲2小时,再加入鲜百合片,煮约10分钟,下盐调味.适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时服用。
其他类型的感冒:
1.黄芪大枣粥:黄芪10克,大枣10克,梗米20克。黄芪和大枣洗净,加水共煮,取药汁备用。在药汁中加梗米煮成粥.每日晨起空腹吃,连食半月以上.用于小儿体弱,经常反复感冒者。
2.豆腐葱花汤:豆腐100克,葱、油、姜片、酱油、香油适量.豆腐切成小块或条,在清水中浸泡半小时.放入油锅中稍煎,加入适量清水,同时放进姜片,酱油,煮沸后再煮20分钟,将葱切碎,拌入豆腐汤内,烧开后,淋入香油即成.适用于小儿外感风寒,内有胃热,咽痛生哑等。
3.银菊饮:金银花15克,桑叶菊花各10克,薄荷5克,蜂蜜适量.将前四味加水煎煮15分钟,去渣取汁,加适量蜂蜜.适用于小儿流行性感冒。
4.按摩保健
第1节开天门
10-30次。
第2节刮眉弓
自眉心向眉梢,一直线分推10-30次。
第3节揉太阳
太阳穴位于眉梢后凹陷处。先向眼球方向揉,再向耳方向,各10-30次。
第4节拿风池
风池位于枕骨下缘两侧凹陷处,有节律拿捏10-30次。
第5节拿肩井
肩井位于肩上,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大椎是低下头时,颈椎上最突出来的那块骨头。用力拿捏10-30次。
第6节推脊
向下直推10-30次。
发热怕冷、头身疼痛者加:
推三关(从手腕推向肘部10-30次)
揉二扇门(中指掌指关节背侧两凹陷处10-30次)
清肺经
咳嗽痰多
天突、膻中、乳根、乳旁、丰隆五个穴位。10-15次。
呕吐恶心较重者加:中脘(见上图)+足三里
5.敷贴保健
方法一:葱头7个,生姜一片,淡豆鼓7粒。将上三味捣烂蒸熟敷于厚纸上,微热贴在小儿囟门上,贴药后有发汗反应。
方法二:香鼓3克,葱白头3根。将香鼓研末,葱白头捣烂如泥,二味混合,加入滚开水少许调匀,敷贴于小儿劳宫穴
方法三:大黄,栀子,僵蚕各4克,牛膝3克,细辛1克。将上五味研细末,每次用5克,米醋调糊状,贴敷于双涌泉穴,固定4-6小时,对风热感冒高热者有效。
方法四:生栀子10克,将生栀子研粉,过60目筛。以鸡蛋清与栀子粉调成稠糊状,做成药饼(如三个重叠5分硬币大小),摊于布上。男左女右,敷于涌泉穴。外以绷带缠裹包扎,每日1次3-4小时左右,连用三天。
方法五:葱白30克,生姜30克,胡荽30克,食盐6克。上药捣烂糊状,加白酒30毫升调匀以纱布包之,擦洗小儿前胸,后背,手心,足心,腋窝,肘窝等处,搓涂后,令患儿安卧,保暖半小时后当出汗。
6.艾灸保健
大椎、风门、肺腧:艾炷各1-2壮,依次灸治,每穴5-10分钟,以表面皮肤温热为宜,每日1-2次。用于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白。
7.药浴保健
方法一:紫苏10克,荆芥10克,柴胡10克,薄荷10克。上药加水煎煮10分钟,取药液洗浴全身。每次15分钟,每日1次,适用于风热感冒。
方法二:藿香、菖蒲、荷叶、薄荷各15克,银花30克,竹叶10克。上药水煎取汁,洗浴全身。每次10分钟,每日2次,3天为1疗程。适用于小儿暑湿感冒。
方法三:柴胡、荆芥、紫苏、薄荷各20克。上药以沸水冲泡20分钟或煎煮5分钟,去渣,待温,以毛巾蘸药液反复擦洗全身,每次洗15-20分钟。适用于小儿外感高热不退。
8.家庭护理
1、居室保持空气流通,新鲜。每天可用食醋50毫升,加水熏蒸20-30分钟,进行空气消毒。
2、提高患儿的舒适度:保证小儿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及时给小儿更换汗湿衣服,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要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同时也要注意室内温度适中。
3、饮食禁忌:宜食清淡,易于消化而又富于营养的半流质,忌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应多饮水,包括食物和汤类的水。还应多食鸭梨、桔子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宜少食多餐并经常变换食物种类。